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最没争议的忠臣,却因为卷入两兄弟争夺皇位的阴谋之中,而被残害致死,他就是于谦。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后历经曲折返回大明后,却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过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生活。应该说哥俩的矛盾,至此已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哥哥犯了误国害民的大错,弟弟领导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救了哥哥一命;哥哥回家,弟弟幽禁哥哥七年,哥哥与一般奸臣小人,趁弟弟病重发动政变,哥哥又反过来幽禁弟弟。明英宗和景泰帝这哥俩为了皇权搞得亲情全无,却唯独苦了于谦等一般忠心为大明江山保驾护航的大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究于谦等人在“夺门之变”后被处死的责任完全在明英宗身上,一系列事件的根子“土木堡之变”的责任也在明英宗身上,因此,从这角度来说,明英宗无疑是一个历史罪人,他先祸害国家,继而祸害自家,最后又祸害忠臣。
如果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是因为年少不能做主,被太监王振忽悠,才干出御驾亲征的荒唐事,还算情有可原,但是他杀于谦、害弟弟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原谅的了。作为一个经历坎坷,饱经沧桑的太上皇,他应该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偏偏这位朱祁镇先生是一位“只磨练不成长”的蠢材。
分析一下他在“夺门之变”后的表现和作为,我们会发现他当时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对拥立自己复位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投机政客,他缺乏清楚准确的认识;二是对曾经拥立其弟弟登基的于谦、王文等忠臣,他缺乏公正的判决和独立的立场;三是对重病缠身且无后的弟弟,他缺乏宽宥之心和长远谋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投机政客,之所以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出这场“夺门之变”,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谋得拥立奇功,换得荣华富贵,为的是私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几个人的确不是好饼。政变之初,明英宗的确需要与他们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复位,但形势稳定之后,他就该仔细谋划与这些小人的利益分割问题,谋求既能稳定地位又能互相牵制的效果。
于谦、王文等一干景泰时期为稳定大明江山出力的忠臣,当初之所以拥立景泰帝朱祁钰顶替明英宗的位置,那是为了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定,为了抗击蒙古的侵略部队,他们的目的是保家卫国,出自公心,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已充分证明这些。英宗回来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实在与这些功臣无关,即使英宗复位后觉得这些忠臣暂时不能直接任用,也不必非得处死,最多搞个免职流放也就可以了,何必做此绝事留下千古骂名和无数人的哀鸣叹惋呢?
弟弟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能够勇敢地继承皇位,也是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后来他能获得坐稳皇位的机会,多半也是他和大臣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幽禁英宗于南宫和废掉太子朱见深虽然有错,但却没有把事做绝。毕竟他幽禁英宗那的几年,若想加害英宗还是很容易的,至于小太子朱见深的性命更可以轻易加害,但是朱祁钰并没有害死他们,可见其心不恶。废其帝位贬为郕王也就够了,何必又给他定一个“戾”的恶谥,称为“郕戾王”加以侮辱呢?这岂不是只能表明自己很小气,没有容人之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愚蠢狭隘的朱祁镇将自己的私欲凌驾于国家之上,一生所为,除了几件蠢事,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唯一可以书上一笔的,就是他废除了“皇帝死,后宫殉葬”的残酷传统。杀害一心为大明鞠躬尽瘁的于谦,令他临死时无论再怎样发善心,做善事也不能弥补他所犯下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