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听说过“康乾盛世”的赫赫大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伟大盛世,一手把当时的中国推向巅峰的几位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与之相对应的,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都被视为难得的贤主明君。 然而,在了解了清朝几位皇帝的生平后,笔者突然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强烈质疑:康乾盛世实际上和唐朝中后期的开元盛世一样,是昙花一现的伪盛世。如果非要总结出这么一段历史,在我看来,叫“康雍盛世”则更贴切一些。
网络配图
换句话说,编者认为乾隆皇帝的地位被严重高估,甚至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也不为过。论证这个观点,我们不放看一下康雍乾三朝的情况。
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乾隆乘凉的这棵树,实际上是他祖宗顺治种下的。只是康熙给这棵树浇了足够的水,施了足够的肥。康熙在位期间,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另一方面,康熙铲除政治敌人,稳定了清朝的政治秩序。另外,他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1722年,康熙逝世时,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相对繁荣稳定,满汉矛盾被极大削弱,人口开始迅速增加。 接下来,摊子交给了清朝前期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雍正手里。雍正皇帝虽然只在位不过13年,但他的功绩斐然。
他改革清廷机构和吏治,建立了清廉高效的官僚体制。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将官员灰色收入合法化,建立养廉银制度。1729年,雍正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同年,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这一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雍正逝世时,国家收入比登记那年增长了10倍,这还是在一系列免税、减税政策实施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接下来,我们的主角乾隆皇帝登场了。
网络配图
此时,顺治种下的树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巨木,清朝的国力在此时达到了顶点:官员清廉高效、政府公信力高、社会稳定繁荣、百姓生活富足……而乾隆在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辟谣”。 因为雍正的猝死,当时朝廷上下充满很多说法。加上清皇室的皇帝一直是子嗣众多,康熙皇帝就是凭借着实力与运气,从多位并不逊色的皇子中爬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乾隆得意继位,正是他得到了爷爷康熙的垂青。乾隆登记后,其合法性遭到质疑。加上当时清朝统治者在中原统治的根基并不稳固,于是,乾隆便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性“辟谣”,大肆打压文人群体,文字狱在乾隆一朝的疯狂令人发指。文字狱在很大程度上阉割了文人的气节,中华文化在乾隆的高压之下快速凋亡。 其次,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两大遗产,一是7000万两白银的庞大家底,二是一套合理的官僚制度。但这一切在乾隆一朝损失殆尽,乾隆宠信和珅,任用贪官,国家机器逐渐变得陈腐而低效。还有,乾隆好色,贪图享受,大肆挥霍国家财产。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成了其三下江南的享乐的绿色通道。然而这些行为,竟被后世视为“体察民情”。另外,乾隆修《四库全书》,实际上是一次“焚书坑儒”般的行为。直至今日,众多学者仍认为《四库全书》的修订,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彻底破坏。
乾隆在位中期,一改前期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开始挥霍无度,四处征战。在国家版图达到最大的同时,国家实力遭到严重损耗。他在位期间,大修园林土木,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暨外八庙、木兰围场和佛香阁等,都是他的杰作。乾隆的一系列行为严重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人口与社会财富、满清与汉族的矛盾,为后来的战乱埋下了祸根。
网络配图
然而,乾隆在位时的伪盛世局面给清朝统治者们以无比的自信心。随后,清朝进入了暗无天日的“闭关锁国”期,做起了天朝大国的美梦。与其说乾隆一手把盛世推向巅峰,不如说盛世是在他手里走向了终结。乾隆驾崩后,清朝国库日益空虚,官员贪腐加剧,税收愈发沉重,统治者们不思进取,国力迅速衰败,中国封建社会渐渐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然,我们不能说乾隆就是一位庸君、昏君,他也许有治世之才。然而,结束了前期短暂的勤政期,乾隆的种种表现,远远配不上如今的人们给他的各种称赞。把乾隆归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列,给他一个“千古圣君”的称号,实在是太过高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