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头号大功臣 秦惠王却把他撕成了碎片

2020年07月31日23:37:30

全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羋月传》中,第一集就上演了秦惠王车裂商鞅的人间惨剧,作为成功让大秦帝国异军突起、称雄四方的“变法”第一人,商鞅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但是仔细审视他的性格不难发现,商鞅被诛杀的结局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太过于耿直的个性,就是他死于非命的源头。

网络配图

商鞅的耿直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但是,这项泽被后世的变法,却遭到了很多顽固势力的反对。

据《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变法刚开始不久,大臣甘龙当着秦孝公的面指责商鞅,他说:“我听说圣人不改民俗而施教,有智慧的人从不会改变法度去治国,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吏习惯,才能保百姓平安。”

甘龙是朝中老臣,权倾朝野、呼风唤雨,换做常人,就算是反对他,也要客套一番。但是耿直的商鞅却直截了当地对甘龙说:“你所说的话,完全是凡夫俗子的言论!我听说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才受制于法律;贤能的人更改礼教,无能的人却拘泥于旧礼。”一番言论,让甘龙弄了个面红耳赤,下不了台。

在当时的秦国,从上到下,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变法的,大家都安于现状,好在秦孝公是个英明的君王,他想要国力更强大,人民更安居,所以他力挺商鞅变法。

在秦国,变法触动的是贵族的利益,他们对锦衣玉食早就习以为常,让他们和老百姓一起奋斗过苦日子,他们肯定一千个不愿意。大臣杜挚也公开反对变法,他指着商鞅的脸说:“对于国家来说,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轻易更换器具,没有上百倍的利益,就不能轻言改变法度;效法古代没有过失,遵循旧礼才没有邪恶。”

网络配图

对于这种固步自封的观点,商鞅的耿直性格再次体现,他不留情面地反驳杜挚:“治理国家不只是一条道路可走,只要新政策是有利于国家的,那么有什么必要效法那些过时的政策呢?你翻开历史看看,商汤、周武大胆革新、更改礼制,于是他们缔造了王业,而夏桀、商纣却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他们就成了亡国奴。”几句话说得杜挚哑口无言。

耿直的人往往无畏,为了保证新法的绝对公平公正,商鞅不但敢顶撞当朝大臣,就连秦孝公的儿子——太子,他也敢得罪。《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初期,太子触犯了律法。由于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很多人劝商鞅,算了吧,和太子作对,将来肯定没有好下场,但是商鞅却不为所动,他对太子的师傅施加了严厉的惩罚。这件事,也为他日后被太子车裂埋下了伏笔。

按理说,商鞅是从邻国逃亡到秦国的,即便天纵奇才,为人处世的时候,也要学的玲珑一点,但这个商鞅就是如此的直,像一根带刺的木棍,直得“不通情理”,耿直得近乎有“洁癖”。

网络配图

后世学者,谈及商鞅,常会发出这样的喟叹:如果当初商鞅能够圆滑一点,对待新法的普及不那么较真,对待触犯律条的贵族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他何至于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然而,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推断出的是,以商鞅如此耿直的个性,是断不会因个人的危险而对变法委曲求全的,如果他那么做了,那他就不是那个名垂千古的商鞅。而没有商鞅变法做支撑的秦国,想统一六国、雄霸天下恐怕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了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会铭记那些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以及他身上闪耀不息的人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