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误会了!扶不起的阿斗没那么懦弱无能

2020年07月23日16:20:11

谈到三国里被误解的人物,大家说得最多就是曹操、司马懿、魏延、鲁肃,但有一个被形容成「阿斗」的刘禅,在影视剧中,在很多后世文书中,阿斗都被塑造成又胖又傻的弱智形象,讽刺他的名言名词就「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都将刘禅刻画成了一个懦弱无为、愚昧忘本的人物。

网络配图

人说虎父无犬子,刘禅作为一代枭雄刘备的儿子,真的有那么差劲吗?其实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刘禅实在是做了冤大头,首先我们来分析看看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又是怎么来的?

扶不起的阿斗是说: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那么蜀汉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能将责任都推到阿斗刘禅身上吗?蜀国的灭亡那是大势所趋,而且整个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力本来就是最弱的,就算是刘备、诸葛亮都没死,也不可能改变这种结局,所以将责任归咎阿斗,实在有点冤枉。

刘禅虽然比不上刘备的枭雄名号,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刘禅于西元223年登基,至西元263年降魏下臺,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但诸葛亮死于西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

网络配图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至于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投降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的蜀中乐曲和歌舞,使得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郄正闻此言,趁机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郄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郄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及家眷大臣也安安稳稳在洛阳终老。

网络配图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瞭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刘禅从小到大,经歷过无数次大灾大难,给别人做过书童和义子的经歷也使得刘禅学会了察言观色和隐忍,他知道有所不为才能够有所为。

刘禅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人,他将「大音无声」这一境界演绎到极至的同时,也使他最终避开了杀身之祸,有人说乐不思蜀可以说是表现出了刘禅最聪明的一个地方,装傻只是为了保全族人和自己的性命,所以说刘禅不是真傻而是假傻,只是他生不逢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