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墉做官为何能够做的风生水起

2020年07月30日18:01:57

据史书记载,刘墉机敏绝伦、忠君爱民、正直不阿,是一个清官。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

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刘墉是清代乾嘉年间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他在乾隆朝,先后任知府、巡抚、左都御史、尚书、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职。在嘉庆朝,他又因向乾隆帝要回传国玉玺,以及协助清除和珅,受到嘉庆帝倚重,成为大学士兼太子少保,有“定册元老”之称,权力和地位居汉臣之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宗族,这个宗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经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乾隆帝评价刘统勋“遇事既神敏,品性复刚毅,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死后朝廷赠谥“文正”,这是古代对于文官的最高称誉。有清一代,得此赞誉的也不过八人而已。

乾隆四十七年间的“国泰案”,可以说是刘墉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刘墉与和珅的第一次交锋。

这一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所属多亏空。”刘墉奉旨同和珅一起赴山东审理此案。 

然而,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一路拖延时间。而国泰知道自己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

刘墉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此案一结,刘墉算是为山东的老百姓们做了件大好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他在此案中不畏强权、秉公办案的事迹被写进了通俗小说《刘公案》,让他的声名在老百姓之间传播开来。

此后,刘墉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工部尚书等职位,并任上书房总师傅,仕途由此顺畅了起来。

刘墉人生最大的辉煌,乃是在嘉庆朝查办和珅案。嘉庆四年三月,刘墉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

刘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但在处理和珅时,刘墉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曾为和珅向嘉庆求情。和珅下狱之后,清廷官员纷纷上奏,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但此时刘墉却表现得十分宽容,也是为了考虑先皇脸面,他请求赐令和珅自尽,保其全尸。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刘墉是饱读史书之人,他自然明白,历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刘墉在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去世的当天,他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曾设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墉一生,文化上名传后世,政治上几番风雨,最终却屹立不倒,可称国之栋梁。虽然未能位极人臣,后世仍以“宰相刘罗锅”称之。

其实据看到刘墉遗骨的人说,他腿骨极长,生前想必高大威猛。再者说,清代科举入仕者,才貌皆不可缺,罗锅之说当是附会。而且,最初称刘墉“驼子”的乃是嘉庆皇帝,其时刘墉已是80多岁,自然弯腰弓背了。

但无论如何,刘墉是为人臣子、文化学者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