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根基稳固的孙权为什么是最晚称帝?

2020年07月22日12:28:48

东汉末年战火纷纷不断,出现群雄割据的乱局,各地诸侯无不殚精竭虑,图谋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主见形成春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正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场血腥权力之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传说其母梦日月诞权、策,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孙权的敬佩景仰之情。孙权在其兄孙策遇刺身亡后,独挑大梁,掌控江东基业,不负众望,成为一方霸主。孙权很信任孙策的挚友周瑜,并委以重用,在用人上展现了独到的眼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另一方面孙权深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道,联合刘备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后人有诗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宫深锁二乔”,用假想的方式来记录当年赤壁之战的艰险与精彩,为后人津津乐道。在大挫曹操之势后,假意与刘备交好,其后出其不备袭取荆州,大获全胜,成功江东拓展版图,给了刘备当头一棒。

两次胜利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便大大挫伤了双方敌人的势力,并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孙权一步步积攒自己的实力,并成功地登基为吴国开元皇帝。 

  孙权称帝后谁是丞相

孙权于222年被曹丕册封为吴王,又在黄龙元年即229年,在武昌即现在的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这就是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孙权能够称帝,和曹操所领导的魏国以及刘备所建立的蜀国三分天下,靠的当然不仅仅是他的父亲孙坚和大哥孙策所留下的基业,他审时度势,聪明睿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他在称王及称帝之后,曾经任命过多位丞相,其中最出众三个丞相是孙邵、顾雍和陆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权在称王之后任命的第一任丞相是孙邵。他原本是北海太守孔融的下属,在他手下担任功曹的职位,被孔融称为恪担任朝廷要职的人才。生年不详,他在194年的时候跟随刘繇来到了江东,之后在孙策去世后又辅佐孙权,曾经向孙权上奏应该向朝廷上贡、通书信,孙权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和器重。孙权称王后任命他为首任丞相。他在225年病逝,谥号为肃。

在孙邵死后担任丞相之位的是顾雍。他生于168年,字元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小的时候曾向蔡邕学习,在成人之后担任合肥长,随后又担任过娄、曲、上虞等地的县长,在任上做出了一番政绩。他于225年接替孙邵担任丞相和平尚书事的职位,在丞相的位置上做了十九年的时间,做出了卓越的功绩。他与243年去世,谥号为肃侯。

接着担任丞相的是年少成名的陆逊。他出生于183年,本名为陆议,字伯颜。他最出名的事迹应该是在222年于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率领的蜀汉军队,自此威名大振。他在244年接替顾雍担任丞相,勤勉有为,也做出了一定的政绩,只可惜他在晚年卷入了立嗣的争斗之中,最后被孙权责罚,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二岁。

在这之后,孙权又任命过步骘、陆抗、诸葛恪、陆凯、孙峻和张悌等丞相,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

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的人。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各有说法,但孙权选择最晚称帝是最明智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之一是孙策死后,年轻的孙权继任兄弟的位置。当时的江东实力远不及曹操和刘备,经济上没有曹魏发达,地理位置上没有蜀国有绝对优势。如果孙权在曹魏和蜀建国时就称帝的话,作为最弱的一个,曹操肯定会先攻打他,再加上目前江东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曹魏和蜀国。孙权几经考虑后决定不称帝,而是忍辱向曹操称臣。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之二是他认为时机还没有到,如果过早称帝,就会因此而耗费国力。曹魏和蜀建立后就一直没完没了的打仗,孙权是一个非常沉得住的人,他一定会以最少的伤亡来换取最大的利益,如果他称帝就一定会使吴国一直处于战争之中。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之三是有人说孙权根本就没有称帝的心,他不像孙策雄心壮志,他认为只要保住自己的江东就行了。曹丕死后曹魏的政局被司马懿掌控,刘备死后蜀国是孔明说了算。孔明和司马懿一直战斗不止,孙权认为他无论靠向哪一边都不适合,所以就自立为帝。

孙权是一个城府很深且有谋略的人,他称帝最晚,但是灭国也最晚。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小小的一个江东根本无法跟强大的曹魏对抗,也知道可以联合蜀国对抗曹魏,但是蜀国的关羽一直看不起他,所以才没有联盟成功。如果联盟成功的话,三国可能会是另一个结局。 

  孙权称帝 蜀国的反应

孙权是最后称帝的一个人,早期的孙权走一步看三步,该装孙子的时候就装,使得曹丕误以为他是真心降服自己。可是谁料这个十八岁就当家的孙权非常老辣,到了翻脸的时候就翻脸,把曹丕眼睛都气绿了,多次出兵攻打也没有攻下。曹丕死后,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如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个故事。刘备在世时孔明就一直推崇蜀国和孙吴联盟,虽然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统,但是他从小过的生活跟贫下民无异。刘备有今日的成就他很满足,根本就不听从孔明的建议要联合孙吴,所以刘备生前从来就没有重用过孔明。

刘备当初要攻打孙吴为关羽报仇,孔明是不赞同的,结果刘备大败还气死在途中。刘备死后,蜀国最有能力的人就是孔明,他本来就想联合孙吴攻打曹魏,所以当孙权称帝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去攻打孙吴。孔明甚至是赞同孙权称帝的,因为刘备死了,曹操死了,就连曹丕也死了,这个时候最希望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形成犄角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曹魏的大权已经被司马懿掌控,能制止司马懿的人只有孔明,但是孔明一人对付司马懿是相当吃力的。此时若是能站出来一个人吸引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是默认的。

孙权早年只想着带领江东父老过太平日子和休养生息,装了一辈子子,如今遇到这样大好的时机当然得称帝,倘若他不称帝的话,他没法跟江东父老交代,只会说他孙权懦弱和给江东人丢脸。孙权权衡再三后终于称帝,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