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的苏俄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所以为了寻求盟友,他们不惜满世界“送礼”表诚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驻华代表越飞于8月12日抵达北京,目的是与中国建交。
1922年的中国,是北洋直系的天下,具体说来,说算的就是曹锟和吴佩孚。北洋政府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短暂的16年(1912年——1928年),前有袁世凯复辟帝制,开历史倒车,后有军阀混战,扰百姓安宁,所以实在不算是一个太平盛世、美好时代。但是,北洋政府以及北洋军阀们也有很多令人敬佩之处,比如,不丢国土,不当汉奸。
越飞为了争取到中国的友谊,开出了很诱人的条件——承诺放弃俄国在华一切特权、租界和剩下的庚子赔款。光放弃庚子赔款一项对当时的北洋政府来说就能解决很大的财政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时中苏两国的矛盾爆发点在外蒙古领土之争上,关系到国土,这是个天大的问题。
俄国先后多次图谋把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都被北洋政府强力收复了。但是,不管是俄国、苏俄还是苏联(不同时期的政权名称),都是分裂外蒙古之心不死,一心要把阴招玩到底。1921年7月,苏俄红军在外蒙古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这一点让北洋政府十分不爽。
所以,当越飞向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顾维钧抛去橄榄枝时,顾维钧的回复相当明朗硬气:“要谈建交,先从外蒙古撤军”。在顾维钧这碰了钉子,越飞又找到了吴佩孚,希望从吴佩孚那里找到突破口,没想到吴佩孚的回复更直接,大意就是:滚犊子,谈什么谈!
未能与北洋政府谈成建交条约的越飞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孙中山接洽。说“退而求其次”,是因为当时孙中山只有广州周边一小块地盘,势力实在是弱了点。值得强调的是,是孙中山主动邀请越飞到上海洽谈的,因为孙中山需要苏俄的援助,他很缺钱,更缺军火,因为他要北伐。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越飞在上海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这次与苏联的洽谈合作还是很成功的,他从苏联那里得到了丰厚的好处,1923年到1926年间,苏联给予孙中山的援助如下:
财政支持:约一千万卢布。
军火支持:步枪约五万支;机枪约一千挺;子弹约五千万发;外加少量重炮、飞机和坦克。
也就是在与越飞洽谈后,国民党与苏联进入了蜜月期,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