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即江陵之战,又称奇袭荆州之战。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了,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入城后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原任官吏,依旧留任,关羽及蜀军将士的家属也得善待,赢得民心。
荆州攻略孙吴满盘皆赢,即获得完整的长江防线,又以微小代价重创蜀汉的主力,保全成果,从而在三国中立国最长。
事件经过
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求和(当时曹孙刘均未称帝,封孙权是以汉的名义。这在当时大环境下名义上没有问题,因此孙权受降论不成立。”,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
东吴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有关于全占荆州的主张。甘宁:“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鲁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攻打荆州的没有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战前荆州局势
“关羽大意失荆州”已成俗语,大多数人认为关羽对吴军西进的判断是鲁莽的,是因为相信了吕蒙的“诈病”以及对陆逊的轻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
但事实上关羽选择北伐的确是很好的时机。
首先,白衣渡江并不是孙刘第一次交锋。在孙权军的意识里,荆州是刘备趁孙军主力牵制曹仁的时候窃取的。在赤壁之战中,孙家出力最大,而刘备获利最大。战后在刘备和孙权的交涉中,也有明确得益州,还荆州的承诺。所以早在公元215年,吕蒙就曾经发动荆州讨返战。
这一战迅如闪电,鲁肃以一万人驻守益阳牵制了关羽主力的救援,吕蒙的两万兵马轻取长沙,桂阳,围零陵。最后又以攻心术诱降守将郝普。其实刘备亲率的援军也已在路上,孙权已将南三郡揽入囊中。
此后孙刘和谈,关羽与鲁肃各持单刀赴会。因刘备有“借约”在先,孙家诉求无可指责。会议结果双方以湘江为界,各领三郡瓜分荆州告终,孙权归还了已夺取的零陵郡。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关羽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因为和谈刚刚进行,孙家应该在心理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短期内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动作。
其次,在公元217年,曹军与孙家军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濡须会战”。此战自孙权亲征围合肥始,张辽又奋威逍遥津,几乎杀吴主。又被曹军反扑,吕蒙拒濡须坞相抗,再曹退军。前后一年多时间,双方各投入数万兵力,均有重大损失。曹军东线因此失去援助襄阳的力量,才有其后汉水淹七军,几欲亡国的哀声。而孙权同样元气大伤,在保留长江沿线布防的情况下,是没有机动力量可以用来强夺荆州的。
公元218年,是汉之将末,政坛最为动荡的一年。先有耿纪,吉本(《三国演义》吉平原型)反曹。又有乌桓,鲜卑之乱。再到宛城侯音叛乱,直接触动襄阳后方。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举国士气高涨。关羽在各方如此形势之下,选择北伐原本无可厚非。
第二次吴蜀战争直接导火索
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样记载白衣渡江起因的“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
关羽水淹七军后,一是有些得意忘形,二是确实需要粮饷,就取了湘关的米。而孙权立即就发动了战争。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吴军存在小题大做,只是找了一个“小借口”发动战争。但这个问题小不小,就要看取的是哪里的粮。
所谓白衣渡江,渡的是湘江。前文提到了“单刀会”和谈,双方以湘江为界,湘关属桂阳,长沙以南,湘江以东,是当时和谈定义的东吴界。所以先渡江的,是关羽军,先打破和谈议约的,也是关羽军。这个时候湘江畔应该属于吴蜀两国最敏感地带,是碰不得的。关羽这一次越界,如果东吴没有像样的动作回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是说不通的。所以孙权才会立即发动战争,即便是在吕蒙的传记里,也非常明确的表明了,这个决策是来自孙权的态度。
发展过程
奇袭战
吕蒙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作商贾人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攻心战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
关羽回师的时候,还是有数万人的战斗力量的,比起东吴投入的兵力,要强很多。但是就在回荆州的一路上,吕蒙让荆州兵的家人纷纷写信给随关羽出征的亲人。关羽北伐已近一年,战斗地带是洪涝重灾区(参考水淹七军),士兵早已思乡情重,此时便如当年四面楚歌的项羽军,关羽的部队早就没有了斗志,溃如鸟兽,而关羽也因此无奈走麦城。
埋伏战
麦城属零陵,关羽退回麦城后,伪称投降,被吴范(吴八绝之一)看破。吕蒙遂派潘璋断关羽的后路,果然在临沮截住了关羽。(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
攻打原因分析
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大战的后一年)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在这十年之中所打的仗,比刘备对曹操所打的仗更多。事实上就在公元219年孙权还在进攻曹魏的合肥。孙权之所以不停地和曹操交锋,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与性命,若不是这样,被曹操吞并,或者被刘备吞并,二选一的答案而已。
从外交意义上看:
刘备作为江东的盟友,在江东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做了一连串不仅足够激怒孙权,而且也令孙权失去安全感的事:1.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取了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一举把荆州南部收为己有。2.和孙权的妹妹相处得很不和谐。3.孙权建议共同进兵取益都,而刘备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后来,刘备竟然自己单独行动夺了刘璋的地盘。4.刘备又进军汉中,做了汉中王,却没在事前和孙权这位盟友有所商谈。5.关羽拒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一个儿子,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自比为虎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称孙权为犬就未免太过分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怎么看都是被吞并的命运了。
从战略意义上看:
吴国在荆州之战前的势力范围小的可怜,当时浙闽沿海为山越蛮夷之地,只有长江中下游弹丸之地可称王化。所谓魏>吴>蜀的版图,是在荆州夺还,孙权称帝之后的形势。而在刘备控制荆州益州时,曹>>刘>>孙(三人当时都未称帝)。
长江从四川东出到湖北,江流出于崇山峻岭之间,江面若不是狭窄,就是弯曲,一般有险可守。可从湖北开始,江流变得宽阔。若是占据上游,则长江天险与下游共有,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很快就可以威胁到下游的核心地带。
于蜀而言,没有荆州尚能在地形相对封闭的四川盆地中割据,只是失去了与魏抗衡的基地;于魏而言,拿下荆州则可俯视长江,占领东吴,挺进西川,统一中国;而对于东吴而言,东吴立国,所凭仗的是长江天险。而荆州正在长江的上游,没有荆州将无以立国。
“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读史方舆纪要 南直方舆纪要序》)荆州正处在东吴的咽喉,南阳和襄阳在攻防上的唇齿相依之势,长江天险本身固守的本钱,怎可反受他人钳制。
结论
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如此重要,若是当刘备势力大增的时候,孙权依然没有荆州,天下三分很可能变成两分天下,孙权盘踞江南,毫无发展空间。
而夺取荆州以后,东吴消除了来自关羽的威胁,全据长江,进可攻,退可守,实力大增,从此开始天下三分。
讹传纠正
“白衣渡江”中的白衣,并非穿戴白色衣服,而是指身着便服,未穿甲胄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让兵士躲在船舱里。并非一律穿上白色衣服。也就是说,不穿作战人员的衣服,而是只穿平民百姓,商人的衣服,避免别人的注意,达到偷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