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个“成吉思汗”?“成吉思”怎么解释?

2020年07月06日14:39:17

历史上有几个“成吉思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有人认为,“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

的确,一般上来说,可以认为“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二者可以划等号。

但严格来说,又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铁木真”是人名,全称是“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蒙古族乞颜部人,蒙古第一代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而“成吉思汗”中的“汗”,是蒙古人对于他们最高统治者的尊称,“成吉思”是汗位的修饰语。

那么,这个“成吉思”是什么意思呢?

目的可靠的解释有四种,并且都各有道理,莫衷一是。

按照《史集·部族志》的解释,说蒙语中“成”是“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其复数,《通史简编》也认为“成”是“刚强”,“吉思”是“多数”。因此“成吉思汗”是坚强的大汗的意思。

然而,在蒙古语里,“成吉思”其实是一个不可再分的词,意思是“天赐”。“成吉思汗”即是上天赐予蒙古人的大汗。

《蒙古源流》和《蒙古世系谱》两书却又认为:泰和元年那年,铁木真已28岁,即位前三天,每天清晨都有一五色鸟鸣,声声如“成吉思”、“成吉思”,似是一种吉祥的征兆。所以,“成吉思汗”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即“成吉思”其实没什么意思,就是鸟鸣拟声词。

当然,又有人想当然地说,成吉思汗是蒙古的开国君主,“成吉思”应该是“大海”或者“强大”的意思,“成吉思汗”意思就是颂扬他是一个如同海洋一样伟大且强大的帝王。

不管怎么样,“成吉思汗”既然是一个汗位的尊称,那么,除了铁木真之外,应该还会有人用过这个尊称的。

事实如此。

被称为蒙古最后一代可汗的林丹汗就被尊为成吉思汗。

林丹汗本名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是元顺帝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他的称号是“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和“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

可见,林丹汗的汗名里也含有“成吉思”之语,为了方便表达,他也和铁木真一样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当然,更多的人喜欢用第二个称号里的前两个字“林丹”来称呼他,是为林丹汗。

铁木真时期,蒙古以12万铁骑干掉了拥有100万精锐之师的前大金国。

林丹汗时期,他手里有四十万蒙古铁骑,而后大金国的皇太极手里只有10万军队,显然,林丹汗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复制当年蒙古灭金的好戏。

事实上,林丹汗在发动统一蒙古战争的时候,也真比其祖上铁木真还顺利,其对蒙古各部每战必胜,并且轻而易举就击败了连明朝都头疼的强大的土默特部。

可是,他偏偏走错了一步棋——在蒙古人已经普遍信奉黄教(格鲁派)的情况下,他却改信宗红教(萨迦派),搞得四处受敌,从而和后金作战屡战屡败,最终魂丧青海大草滩,终年四十三岁。

不用说,蒙古第一代可汗和蒙古最后一代可汗虽然都称成吉思汗,但能力相差却有天地之别。

历史很有趣。

如果大家要想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我给大家推荐史学家蔡东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

因为这套书,蔡东藩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这套书的忠实读者,他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可以说,这套书就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课外读本。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汉演义》等十一部书,再加一部由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绝对超值,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团购价是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