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朝堪称中国历史上遍设学校之始,兴学系元璋一大善政。但元璋只希望造就为己所用之工具,对学生设禁甚多,不但不许议论所谓军国大事,更规定“生员不得擅入厨房,议论饮食美恶”,敢有犯者,杖击并充军。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宋讷对学生单靠严厉立威,伙食很差,学生竟有饿死者。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受不了虐待,在学校里贴出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应该打一百大板充军,但元璋却认为学生向师长抗议,此风不可长,竟法外用刑,把赵杀了,并在学校前立了一根长竿,悬其头以示众。
网络配图
这根血淋淋的竿子一直竖在那儿,居然要等到明史上以荒淫出名的明武宗出场,才被下令撤去。史籍上说,明武宗南巡,到了南京的国子监,看见这竿子感到奇怪,说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教员回答是挂学生脑袋的,武宗大不以为然,说了一句很朴实的“名言”:学校岂是刑场!撤掉吧。这根血淋淋的竿子一共竖了126年。
把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定在几部经书之内,宋朝王安石是始作俑者。朱元璋的“创造”在于,他和文臣们一起,把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僵硬地固定了下来,文章怎么起头,怎么转折,怎么结尾,都必须一丝不苟。这样一来,文章立意早已是圣贤的,格式又是统一的,逼迫天下读书人把才思浪费在“八股”这个螺丝壳中,只能在螺丝壳中看谁的道场做得漂亮,徒然耗费青春。
网络配图
秦始皇怕读书人厚古薄今,非议朝政,焚书坑儒,唐太宗实行科举,看到应举人很多,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元璋更进一步,把读书人限制在八股中,其办法是唐太宗的“英雄入彀之术”,其用意则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心”。
网络配图
南北文化水平不一,科考录取者中南人居多,洪武三十年也不例外。北人不满,元璋下令彻查的结果证明并无舞弊,这时又有人造谣,说复查者故意把北人中不好的卷子给皇帝看,元璋大怒,立即将复查的多个官员赐死,同时他亲自考试,重新选拔了61人,均为北人。“时谓之南北榜”。西方学者所撰的《剑桥中国明代史》在叙述这一冤案时直截了当地评价说:“这种种事件表明了一个人长期患偏执狂后会是什么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