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除了三国争霸跌宕起伏!世子夺嫡也是惊险刺激!

2020年07月06日16:21:05

三国时期除了三国争霸跌宕起伏!世子夺嫡也是惊险刺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要说现代国人对中国历史最了解的时期,毋庸置疑是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混乱年代。一部《三国演义》道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沧桑。

三国历史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建立三个国家的主君的势力来展开的:曹操是魏的奠基者;刘备是蜀汉的开创者;孙权是东吴的继承者。三人处于同一时期,纵横往来、互相攻伐,最终谁也奈何不了谁,即使是实力强大的曹魏也灭不了相对弱小的蜀汉和东吴的联合,一统中国的梦想只能交给下一代来完成。

在老一辈的国家建立者,认清现状,努力发展内政,积蓄实力,等待一统中原的时机时,“君二代”的世子们,围绕继承权也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古代立储

在中国古代从夏商周开始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的世袭制,说白了就是当代君王去世后,皇位传给儿子或者是自己的兄弟,如果这二者都没有,就从宗亲中择一个来继承大统。

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遵从四个原则:立嫡、立长、立贤、立爱。

古代的君王,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只有妻才是正室(皇帝的正妻是皇后),才有资格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

如果嫡子众多,选谁呢?就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有时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也要立长。这种选择储君的做法,叫做立子以嫡,或者立子以长,不以贤,就是不是看谁才能最好。

如果以上两个都没有符合的继承人,那么退一步,“立贤”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选了一个最能干的,这个社会舆论(朝臣和士大夫群体)还是能够接受。

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就是你的嫡子、长子都在的情况下,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会受到强烈抵制的。比如:汉高祖刘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满朝重臣反对,最后不得不立了吕后所生的嫡长子刘盈,由此看来,就像刘邦对大臣杀伐甚重的牛人,他也拗不过这个原则。

时代虽然在变迁,但三国时期的立储纷争,同样避免不了此类事情的发生。

魏国

到了曹操的晚年,储君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曹操选谁呢,一直犹豫不定?长子曹昂战死;最喜欢的儿子曹冲病逝。最终在嫡子中初步选择了两个加以考察。

一、嫡长子曹丕

曹丕文武双全。

从文的角度来讲,虽然被父亲和弟弟的诗才所掩盖,但曹丕也是建安时代“三曹”之一,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诗才并列。不能忽视的是,他首创中国七言诗的体裁,另外曹丕的《典论·论文》流传后世,成为文艺理论家的鼻祖。

从武艺上看,他从小骑马、射箭,功夫是相当了得。历史记载曾经打败过将军邓展。

曹丕身为长子,再加上文武全才,所以在太子之争中占有先天优势,再加上有高人指点,最终如愿以偿夺得了太子的位置,成为曹魏政权的接班人。

二、嫡子曹植

曹植有才,《三国志·曹植传》记载:“几为太子者数矣”,就是好几次差一点都被立为太子,说明曹操觉得只有这个儿子的文采让自己满意。

但通过几件事的考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的性格,越来越不得曹操的喜爱。曹操选接班人,首先是选一个能掌控局面的人,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重臣鹰视狼顾,曹操打下的江山要能够传承下去,继承人的人选必须慎重。曹植无疑是有才的,但最终由于性格上的原因而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蜀国

蜀国的立储之争相对简单,刘备中年得子刘禅,之前颠沛流离,为了稳定军心,收了个义子刘封。

刘封并不姓刘,他本姓寇,祖上罗侯寇氏在长沙郡也是个大士族。品性深得刘备喜爱,被当接班人来培养。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阿斗出生,家业当然要留给亲儿子,所以刘封失去了接班的机会。

后来刘封因救援关羽不利,被义父刘备无情斩杀。史书记载是诸葛亮出的主意“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但做最终决定的只能是刘备。

刘封在被杀前,幡然悔悟。叹曰:“悔不用孟子度之言”。孟子度就是孟达,之前劝说刘封的话,大意是:如果刘封回去,必然遭人构陷,危及性命。

从刘备杀刘封的原因来看,刘封在救援上是有过错。可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兵败身死。罪责是各方面都有的,说起来身处后方的糜芳、傅士仁的背后捅刀子,包括关羽自身的过错,都比刘封的罪责要大。

刘封之死,最大可能就像诸葛亮说的,刘封勇猛非常,刘备死后,刘封虽不是亲子,但也有少主的身份,刘禅很难掌控,还是借此过错早点铲除了吧。

东吴

孙权到了晚年确实昏庸,尤其是在寻找继承人的问题上,一错再错!先是立了太子孙和,又扶持起了鲁王孙霸,朝中也因此分化成了两派,互相内斗,孙权却视而不见。

局势越发不可控制,朝堂上两派大臣相互攻讦,弄得乌烟瘴气,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行,孙权大怒,处死了一批重臣,其中东吴的中流砥柱陆逊也因此事郁郁而终。

太子被废,鲁王赐死,东吴国力因此内斗大大被削弱,孙权死后,东吴也进入了衰落期,最终难逃被覆灭的命运。

汉末三国虽然相持了几十年,因为继承人的能力不及,被司马氏渔翁得利,最终统一天下,成立了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