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扶苏这个历史人物,总觉得他很憋屈,很可惜。他贵为秦始皇的大儿子,是皇位的继承者,而且扶苏勇于进谏,政治敏感度和执政能力都很强,但为何却因为一道假圣旨盲目自杀呢?我们慢慢理清思路,以段子体跟大家聊聊这个有些憋屈的历史人物。
历经磨难,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
扶苏不像胡亥那样娇生惯养,他幼时经历过大秦最危难的时刻,所以扶苏的性格很坚韧,而且能力也很强,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出,史太公的原话是这样的:扶苏为人仁。而且扶苏是柔中带刚,始皇帝总觉得儿子性格懦弱,其实扶苏是走一种温柔的政治路线。而且从长远看,扶苏的思路并没错,天下刚刚平定,不应该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而是需要人民来慢慢休养生息。
网络配图
勇于提意见,反对焚书坑儒
扶苏是很反对父亲焚书坑儒的。“焚书坑儒”这件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为何如此对待儒生们呢?是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逮捕并审问所有的儒生。儒生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始皇帝只是焚书而并没有坑儒。所以很多大家熟知的历史事件不一定是完全可信的。
把这放在一边,扶苏很勇敢地对始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扶苏认为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人心还不是很团结,如果处理这些儒生会让天下不安。从这里我们看出扶苏在秦始皇的些儿子中是最有参政意识和政治头脑的,他能清楚地判断当时的局势,也有很强的政治头脑。
网络配图
但是这次勇敢的进谏并没有给扶苏带来赏识,而是被贬谪到了边界去和蒙恬大将戍守边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始皇帝对长子的一种锻炼。毕竟蒙恬手握重兵,始皇帝派大儿子扶苏去当监军,也是一种监督和约束。
扶苏为何尊旨自杀?是没辙还是愚忠
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但为何在接到圣旨的时候,扶苏却只是含泪自杀而没有殊死搏斗一下呢?其实仔细想想,首先虽然二人有几十万精兵强将,但是二人的心是否齐呢?扶苏是监军,蒙恬是大将。毕竟扶苏是监督蒙恬的,蒙恬是一种被约束的关系,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蒙恬和扶苏是互相尊重,但未必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兄弟。如果关系没到那个份儿上,自然合作也不会很默契。如果二人不齐心,兵也不会很轻易地调动。所以二人缺少沟通,交心,自然扶苏接到圣旨可能觉得也无望起兵谋反就含泪自杀。
网络配图
还有另外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扶苏的悲情死法是被后人创造的。扶苏是汉代的儒家为了宣扬儒家精神而创造出的一种悲情人物。虽然这种可能比较小,但也是一种不错的猜想。秦国崇尚法家,而扶苏崇尚儒家。而且扶苏反对焚书坑儒。其实既然项羽能火烧阿房宫,历史中的原材料又剩了多少,多少历史是真的,多少又是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