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结局:贾宝玉最终“迎娶”了薛宝钗

2020年07月31日20:53:13

  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把贾府人在宝玉婚姻上的主张分为两派;以贾母为首的主张“木石姻缘”的是一派;以王夫人为首的主张“金玉良缘”的是一派。但,实际上,在很长的时期内,针对宝玉的婚姻问题,贾府上下都只有一个主张——木石姻缘。《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作者曹雪芹借兴儿的口,已经对我们说得很明白:“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按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贾府来说,如果不是经常性地领悟到贾府上层一致性的暗示,个人认为,这种八卦,贾府中普通下人是不敢乱说的。况且,如果王夫人真有异议,这兴儿好耍嘴皮子,又怎会不添油加醋地再八卦一番呢?另外,我们也不要死抠“老太太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这句话。其实这又能代表什么呢?贾母是长辈,自然首先得由其提及。其二,我们也不要把这个“准”字的意义理解错了。它应当取“准确”义,而不是“准许”。难道贾母说得话,还需要别人准许吗?

  这是林黛玉一方面,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多述。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薛宝钗身上。首先来说,与林黛玉相比较,薛宝钗是有着先天不足的。如果说,林黛玉出自书香门第,是钟鸣鼎食之家出身的资深的贵族;那么薛宝钗顶多也只能算得上是以土豪家的白富美了。也许你会说,白富美还不好吗?当然不好,你可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商人嘛,满身铜臭味,地位最低了。因此,薛宝钗只是一个暴发户家的千金小姐而已,其地位形象,在封建社会也就远远比不上大家闺秀林黛玉了。可以说,薛宝钗最终嫁给贾宝玉是门不当户不对的。

  门不当,户不对。金玉良缘,当然就不是贾府的首选了。这一切都只是薛姨妈一厢情愿而已。只要你仔细阅读文本,你真的找不到贾府上层对此一丁半点的回音。作为商人,在封建社会,地位底下。所以多少商人总是一个劲儿往官场钻。这其中徽商最为典型。所以,薛姨妈也不例外,其往官场攀,往贵族阶层爬都是为了谋求家族身份的转变。让薛宝钗去参选嫔妃,当是薛姨妈欲求翻身的最大心机了;无奈皇家看不中商人的女儿,其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傍贵族,想把女儿嫁给贾宝玉。其次,参选嫔妃失败后,薛宝钗最多也只能算个二手货了。这在名节观念非常重的封建社会,贾府对这一点应当也是非常感冒的吧。贾母应当就是个一等一的贵族眼,其为宝玉寻亲第一句话总是问:模样如何?根基如何?

  按照著名作家苏岑的理解,根基如果只是理解成如当下的经济水平,那就大错而特错,它应当是一代代累计下来的知名度,它的核心就是一个“贵”字。所以,薛宝钗为了取得贾府上下贵族身份的认同,总是时不时地把“我们祖上也是读书人”这句话挂在嘴边。一个暴发户,那么贪图权势,还是个二手货,试想,贾府上下又有谁会把薛宝钗真正放在眼里,作为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呢?那么,既然薛宝钗家与贾府这么门不当户不对,怎么最终又迎娶了薛宝钗这个暴发户的女儿呢?按照我个人目前的阅历与心智,个人认为,这是贾府的一种赤裸裸的利益(纯粹的金钱利益)考量。

  对于这一点,《红楼梦》开头几回就为这桩婚事作了铺垫。薛府、贾府,一个大富,一个大贵。薛府,新兴的暴发户,薛府,没落的贵族。因此,对于入不敷出的贾府来说,要想继续维持富、贵的生活,也就只能降低身份与薛府珠联璧合了。而林黛玉呢,在贾府没落的时期,仅仅只是一个消费者,她又怎么抗衡得了薛宝钗呢?大厦将倾,从小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只是一纨绔子弟而已,林妹妹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何异于只是在滚滚洪水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是的,《红楼梦》就是这么一曲无奈人生的挽歌。在妥协中求生存,理想也就在追求中破灭,金玉“良”缘最终以悲剧收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