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真实镖师:扔一斤重暗器如奥运掷铁饼

2020年07月06日17:17:37

这是一个被人们口碑相传了许久的神秘职业,关于他的记载在历史文献中找不到只言片语,可他的形象却被人们越传越神。有人说他们是身怀绝技的高人,有人说他们是能言善辩的说客,有人说他们个个是一身正气,也有人说他们与贼人蛇鼠一窝。他们中有顶天立地的大侠,也有太后亲封的侯爵,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这个职业真的存在过吗?

在中国,曾经有这么一个职业,他们押运着货物走南闯北,有的时候还会押送几趟特别的东西,这些人曾经有一个被传了很多年的共同称呼—镖师。

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说康熙时期有一个镖师叫做黄三泰,有一天,这个黄三泰路过康熙的狩猎场,就发现康熙正被一只大老虎追着呢,于是这个黄三泰一抬手,三个镖,“嗖嗖嗖”就飞过去了。这个大老虎被制伏了,康熙非常高兴,龙颜大悦,于是重赏了黄三泰。怎么样?镖师还是有两把刷子,够厉害吧。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镖师是什么样的呢?

镖师这个行当,从理论上说,在明嘉靖朝以后,它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了。但是镖师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应该说是在清朝的雍正时期。北京最大的镖局会友镖局,他们师徒口碑相传,声称他们开业于康熙年间,如果口碑是正确的,那么从整体大环境来说,它只能是康熙朝的晚期。为什么呢?康熙早期时候,社会还很动荡,在社会动荡的时候,当然是烽烟四起,征战不息,镖局是没有办法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保证它押运的货物平安过境的。镖局存在的前提是什么?大乱没有,小乱经常发生。这种小乱就是说,在整体大环境基本安定的情况之下,这小贼小匪的小歹人,经常出来骚扰,这时候镖局有能力制伏这些小乱,这种小乱最典型的是什么呢?太平天国被平息,捻军被平息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了,货物流通了,长途贩运也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镖局有了产生的温床,镖局的全盛时代呢,就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中国能数得上的末代镖师叫屠逵元,人称“外管屠三”。

有一个记者曾经采访过他,据说当时见面的时候,正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位记者走进屠三屋子的时候,当时是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非常昏暗,甚至看东西都不太清楚。据这位记者回忆,“他当时抬眼一看我,我觉得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话谈起来以后,声音洪亮,气出丹田。他跟我说了几句话,给我印象极深,他说,‘我屠逵元混壮的时候,骑走马,坐骡车,安定门内外,谁不知道有一个屠三爷,混危的时候,我拉过洋车,登过三轮,下门头沟背过煤,可没要过饭,没送过客。’送客是什么?追着熟人要钱,见了熟人,追着人要钱,我没要过饭,没送过客,他说男人能够栽跟头,不能跌份儿,栽了跟头能爬起来,跌了份儿就永远爬不起来了。他还说,我走过镖,但是,没进过宅门,没请过安。说完老头呼一下子站起来了,他并不高大,但是他跟我拍着自己胸脯说,我也对得起爹妈给的这副身子骨,这一声,气势真是有点老骥伏枥长鸣不已的劲儿。”

这位末代镖师屠三爷,经历确实是很广,他进入镖师这一行时,正是镖行解体的时候。镖行为什么要把他给收下呢?一是因为他是蒙族人,可以通过他多拉几个买卖,另外他这个人会养鸽子,他的信鸽,能从张家口飞回北京。当初这个镖行通信靠什么?就靠信鸽报平安。比如说从北京安定门外起镖了,到了居庸关,放个信鸽回去,告诉平安到达,到宣化再放一个,到张家口再放一个,后来这个养鸽子的人少了,能养出这种水平的鸽子也不多了。养鸽子的人都会打弹弓,咱们一般人打弹弓,上去一弓,打在鸽子的膀子上,鸽子残废了,就失去养的意义了,这个弹弓的讲究是,打鸽子的胸脯,打它嗉子,劲儿还不能大,一弓上去把这个鸽子打下来,不能伤了它,捡回来还能继续调养,还是好信鸽。这个屠逵元打弹弓这两下,可是他的看家本事,飞出两弓去,说打左眼,不打右眼,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一、镖师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有人说,这末代镖师的弹弓还真厉害,那其他的镖师们,应该也都有点自己的绝活吧?

咱们先说说这个镖行的武器,中国武器据说是十八般兵器。实际上何止十八般,一百八十般也不止。但是,这个武器相当一部分是什么呢,是装饰物,仪式上用的。咱们最简单地说,皇帝仪仗队中的金瓜,开山钺,这种武器它只能作为仪仗,你抡不起来,使不动,就像现在的礼炮、礼枪。再说这个剑,小说上所说的剑,说的是神乎其神,实际上这个剑只是军官的配物。说实在的,使刀要比剑方便得多。简单说,镖行的武器比较简单,一个就是所谓的单刀,也是腰刀,就是防身利器,也是进攻的利器。如果在马上,那就是长矛,有这两种武器已经够了。

一个全能镖师,说实在的,得有陆战的功夫,水战的功夫,车战的功夫,马战的功夫,还得有蹿房越脊的轻功。他们分工还挺细,全会才能算一个全能的镖师,所以当时有一种说法,一个全能的达官爷,比考个武举还难,像这么全能的镖师确实也比较少,属于凤毛麟角,那在镖界里也算是能人泰斗了。像镖界的老泰斗,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焦林朋,还有一个叫李尧臣,他们可以说是全能镖师。

那除了这些日常的武器之外,他们会不会使用一些暗器呢?

暗器,暗中投射使人不及防备的兵器,其种类繁多,如镖、袖箭等,古人对之有“不怕丈矛,只怕寸铁”的评价。而墨玉飞蝗石就是镖师们最钟爱的暗器之一。不过镖师们用暗器可不是为了伤人的,那么他们用这个暗器是来做什么的呢?

二、镖师是因用“飞镖”而得名吗?

不少人认为,既然叫镖师,估计最厉害的武器应该就是镖了。评书里面提到那个黄三泰,有一身的好武艺,不过最厉害的就是用镖,评书艺人经常说金镖压绿林,这个金可不是黄金的金。

如果真是用金子做的,这镖可太贵了。这镖到底是什么做的呢?这金字不是黄金的金,是一斤的斤,斤两的斤,一般都是一斤大的镖。这个镖超过一斤了飞不动,这镖要是二两,飞出去以后没杀伤力,它也飞不远。所以这个镖作为武器来说,它以一斤最为合适,所以叫斤镖,跟奥运会那个铁饼差不多,甩出去也是差不多重的。这么沉的暗器,镖师真的能用吗?

三、不能伤人的暗器


那个时候,镖师们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暗器,应该就是石子了,外号叫飞蝗石子,意思是说就跟蝗虫似的。飞蝗石子,它作为暗器,绝对不能致人于死命,近距离打,打到脑袋上,说句北京土话叫开瓢儿,它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信号,根本也就伤不了人。给人看守宅院的镖师最忌讳的是擒拿一个活口,擒拿一个活口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于给宅主造成麻烦,也忌讳置飞贼于死地。至飞贼于死地以后,那镖师跟飞贼等于是结了死过节了。他的同伙会想着法儿的报复。所以,对镖师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把飞贼吓走,把他吓唬走就行了。

但身为镖师,又必须上房接战。接战的过程中,往往先飞出来两个石子,打得屋瓦震响。那是给谁看的呢?是给打更的看的。因为在宅门里头,晚上值班的人,一个是镖师,负责房子以北,另外还有一个报时敲更的打更人。他按时把几更天报出去,另外他还有一个责任是防火。为什么镖师要飞石子给打更的看呢,他打出这个石子的时候,一个是给飞贼看,你跑吧,一个是让打更的知道,我们已经交上手了,日后也好有个证人,这里来过贼啊。所以,实际上两个石子弹出去,根本就不是冲着这个飞贼打的,他扔到哪儿去,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有时候这个贼跑的时候,还专门给镖师留下点东西,好让镖师去交工,也不让你空手而回。您可别误认为这两伙人是里应外合。镖师他最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这个飞贼给驱走,而不是说给逮着。他不希望逮住,也不希望飞贼死了。

不过,飞贼来了,在房上有什么动静,或者是溜门撬锁的声,镖师发现后也不会直接给他吓跑,他等他案发,让飞贼把这个现场已经给做好了,门撬开了,或者说把房顶上的瓦揭开了,或者已经在墙上掏出一个窟窿来了,现场做的已经很明显了,差不多了,镖师才出手。

跟咱们看电视里警察抓那个贩毒品的一样,正式交易给钱的时候才抓,因为要人赃并获。这捉贼一嗓子呢,实际上按他们的行话叫送客,让快走,飞贼走了以后,现场留下了,那么我这坐夜的镖师有功,东西没丢,说明我这镖师在你家是有作用的。如果飞贼刚一上房他听见声就喊捉贼,飞贼可能就跑了,人家可能说你瞎咋呼,其实什么都没有,所以必须形成作案现场。

镖行里的确有会使镖的人,但是,镖师并不钟爱这种武器,因为这种武器,你要背上十颗就是十斤啊。带上这么多所谓的暗器,你走镖的时候并不方便。其实,真正代表镖师的镖,意思是指标枪的标,可能是某一种标志性的东西,类似一个标旗。

四、镖师为什么被称为“镖”师?

既然镖师不是以用镖见长,那么,镖师为什么被人们称之为镖师呢?这得从它的镖行起源说起。它是起源于平原地带。这个武器以什么武器为主呢?两排短矛,矛头冲上排着两排。这个短矛的头你从外头看,好像搁着两排镖似的。他为什么使用短矛呢?这个短矛可以进行白刃格斗,格斗的过程中可以飞出去,飞出去以后还便于找回来。所以,这个短矛是既实用而且又价廉,简而易行,所以车上就搁两排短矛,人家看见这两排短矛,矛头冲上,就跟搁两排镖似的。因为在车上,久而久之就把这个车叫做镖车。这才是镖师、镖局、镖行的镖字的真正由来。

如今的北京城再也看不见挎刀走马的镖师了,当初老北京的镖局兴起于何时?规模有多大?兴盛时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年老北京有名的镖局又有哪些呢?

在镖行最兴盛的时期,北京有著名的八大镖行,八大镖行这个排行榜,各种版本不太一样,但是公认的,会友镖局,位居八大镖局之首。为什么只有会友镖局是公认的第一呢,这事还要慢慢说来。

首先镖师是干什么的,当时是走镖的,为商家保护货物。土匪们自然把眼光都盯在了镖师身上。那个时候,在北京闹得比较凶的是宋锡朋这个人,宋锡朋他本身到东三省当了马达子了,就是当了马匪了。借着签订《辛丑条约》的混乱,他又回到冀州,召集了一帮人就呼啸山林了,当时正是民不聊生的时候,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很多义和团的人也走投无路,也就投了这个宋锡朋的麾下了。这些人都是拿着大刀长矛,再有的就是白洋淀上打野鸭子的那种抬铳子的人。

宋锡朋做大以后,他做了好几个大案,做了大案以后,他向八大镖局发出照会,我要受香火,受香火就是施供奉,你们就给我送钱来吧。镖行这儿的规矩是什么呢?他可以交朋友,但是不能进香火。要开了这个口子那就是后患无穷了。所以,宋锡朋的这个要求,被镖行的人严词拒绝了。为了教训一下北京的八大镖行,宋锡朋决定做一起大案。

当时河北的盐法道有一批收的税银,要运到天津的直隶总督衙门,就把这个差事委托给会友镖局了。运税银这事为什么要交给镖局来做呢?那个时候世道乱,一般人都吃不饱饭,下级的小官兵们自然也很难保肚子,于是,有些兵就仗着自己年富力强,拿着武器当土匪。特别是社会动荡的时候,一些被派出去押饷的官军,经常发生哗变,官军哗变了以后,抢了自己押的饷银去当山大王。官兵哗变了以后,这就麻烦了。押解的这个军官,这失职了,任用他的这个机关,你叫滥用匪人,你用人不当也是罪。在发生过几次押饷的官军哗变以后,清政府对他自己的军队信不过,他就把这个饷银交给镖局,他也不敢包给一个镖局,他知道你要真正全被劫走了以后,你赔不起,他分批、分批的包给很多镖局,让你押解到北京来。押饷的委员空身到北京,等着验收就算行了。

这招的确是好,镖局也很愿意接纳,一般都是逢百抽五,5%的佣金可不低呢。而且,由于是给官方运税银,俗称皇杠,哪个衙门委托你的,他也肯定会给出示一些属于是特别通行证什么的。沿途的官方也得加以保护。按说这条路,应该是畅通无阻。可是,没想到,会友镖局这趟镖走的可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