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的性质: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

2020年07月06日11:13:18

夏商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在夏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时候,商汤顺应历史变动的大势,亲自率领着商属地部落浩浩荡荡的士兵奔赴鸣条,与夏朝的军队和士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鸣条之战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山西运城西边的一个地方。  

  鸣条之战画照

夏商鸣条之战发生之前,由于夏王朝末期已经几代大王不把心思放在治国执政上,到了夏王桀这一代更是显现出了国家政权的危机,不仅仅内部统治非常混乱,外部的起军和讨伐也成为一种常态。当时的商部落的属地位于夏王朝的东边,为了初步孤立夏王朝,商汤先是找准机会征服了与自己最为临近的夏朝属地葛国,并且首先保障了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东南部的商地都城南亳的安全。

完成了第一步之后,商汤派遣自己的重要大臣伊尹进入夏朝的都城中探测夏朝的虚实,经过探测之后,商汤确立了从打掉夏王朝两翼开始进攻的策略,之后一步步占领了夏朝的属国豕韦、顾国、昆吾等小国家,而这些国家正好就在商地和夏王朝都城之间,商汤的这一次行动,直接导致了夏王都城孤立无援的状态。

绝境之下,夏王朝不得不拼死一战,商汤也根据战事的要求准备了大量的战车并且组织了几千名敢死士兵打响最后一战,被逼无奈的夏王不得不率领王军鸣条和商军决战,夏商鸣条之战就此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夏王大败于商汤,夏王朝就此覆灭。 

  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摧枯拉朽的关键性战役,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战役,而且都发生在奴隶制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那么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  

  鸣条之战画

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商王汤最终消灭了夏王桀并建立了商朝的王权,而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鸣条这一地点,所以便得名鸣条之战。而牧野之战还有另一个名称就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在商朝末年,当时商朝的统治因为王权的昏庸已经非常虚弱,这时周武王趁势发起了联军并且直接向商朝军队宣战,最终商朝军队和周武王的联军在牧野这一地区进行决战,结果便是周武王大败商军,并且建立了周朝。

那么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从发生的地点上来看,鸣条之战发生在古代的鸣条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西边的一个地方,而牧野之战则发生在古代的牧野地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卫辉市范围内的一处地方,。

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从发生战争的双方来看,鸣条之战的决战双方分别是商汤和夏桀,这场战争是商朝推翻夏朝的一次决战。而牧野之战的决战双方则是周武王和商纣王,这场战役也是周朝推翻商朝腐朽统治的关键一战。虽然两种战役的结果都是推翻了旧统治和建立新王权,但是发生的时间和对象都是不一样的。 

  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

鸣条之战的发生是商汤对夏朝开展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胜利之后,商汤终于推翻了夏王朝而建立商朝王权,但是这场战役从准备到发动以及最后的胜利却并不简单,那么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  

  鸣条之战示意图

鸣条之战发起之前,商汤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工作就是商汤在大臣建议下安排的间谍活动。在商汤决定对夏王朝发起战争之后,为了清楚夏王朝都城内的状况,商汤手下的一位名叫伊尹的谋臣就出了一个由自己亲自担任间谍的计谋。进入夏王朝之后,伊尹有最快的速度搞清楚了都城的情况,这给商汤准备对夏朝的战争提供了重要参考。

得到情报之后商汤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在战场上打败夏王朝,那么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呢?当时商汤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便不断地讨伐各路诸侯,这就让夏王感觉到非常危险,所以夏王便设下计谋把商汤召回到都城之内,而且还把他囚禁在了他建立额夏台,直到商汤的谋臣用宝贝和美女取得夏桀的欢心之后,商汤才被释放出来。

商汤成功释放并且多次征战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但是要彻底打败夏王朝还要分步实行,第一步就是要剪除掉夏王朝和商汤之间的部分,这也是庇佑着夏王朝的一对羽翼。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做完了全部的准备工作之后,商汤终于率军大肆出征发桀,最终在鸣条之战中打败夏桀,建立了新的王权。 

  鸣条之战遗址

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1600年商灭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商汤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但如今的鸣条之战遗址一直说法不一,有说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又有说在河南封丘县东部的。  

  鸣条之战塑像纪念

如今,有许多的资料证明,鸣条之战遗址就在封丘县东部与长垣县西南部的接壤处一代。在山西运城夏县一代出现过鸣条之战遗址的石碑,50厘米高,一米多长,呈卧式。石碑为浅青灰色,右上角残掉,碑体太久风化得很厉害,阴刻的三行篆文已经很难识别。上面是“商汤夏桀”四字,中间是几个字较大“鸣条之战”的字,下面是“旧址”二字,每字约20厘米见方,好像是一处建筑的标志物。石碑上没有年代,有人推断大致为唐代遗物。但是如果在唐代的话“鸣条之战”碑中的“战”字,应该写作为“戰”字,而在唐代是不会写作“单+戈”字或‘戦’字的,所以山西运城夏县的石碑疑为假的石碑。

在明代长垣县志中有记载:“鸣条亭,舜崩处,陈留郡平邱县有鸣条亭”。古代的陈留郡在现今的开封县,而古代平邱县管辖为现在的长垣县西南部和封丘县东部。据记载太行堤外有一块叫做两棵旗杆地,传说是商汤进行战前动员“商誓”的地方。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也指出:“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可见历史上的鸣条是指的现在的开封封丘县东部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