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是什么人?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2020年07月29日11:48:41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德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欣赏。

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

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党争不断,这更是消耗了唐王朝有限的精力,使其陷入到土崩瓦解的边缘。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有一位名臣挺身而出,毅然肩负起了中兴的重任,他就是唐宪宗时期的铁血宰相裴度。当时,淮西闹兵变,节度使吴少阳子吴元济不顾朝廷是否许可,就强行继承父亲的官位,当得知朝廷的反对意见后,他更是恼羞成怒,纵容部下劫掠淮西地区。须知,当时唐廷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东南地区财赋的补给,而淮西地区,正好紧挨着江南通往长安的漕河。这对于唐王朝来说,威胁是极大的。因此,宰相裴度力排众议,支持皇帝派兵进剿,并亲自赶往前线督战,在宰相亲临一线的直接干预下,大将李愬雪夜行军,长途奔袭叛军大本营蔡州一战成功,俘获了吴元济与他的部下,这场胜利消耗了唐廷粮饷甚巨,但如果没有裴度的坚持,恐怕讨伐淮西叛军的战役,将会成为吞没唐廷储备的无底洞。

问题远没有结束,裴度在讨伐淮西的战事中立下大功,本应当得到褒奖。可是,由于唐廷局势突变,保守派势力上升,他们利用朝廷中部分朝臣的妒忌心理,参劾裴度,最终将其赶到了边陲地区,中兴的功臣郁郁寡欢而死,唐廷的中兴大业,眼看又要戛然中止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名臣从幕后走向前台,他,就是唐代素有铁血宰相之誉的李德裕公。

李德裕父亲李吉甫,为裴度坚定的政治盟友,曾参与其中兴谋划,李德裕的祖父,更有燕赵地区的侠士之风,史书当中记载他臂膀上搭着猎鹰,怀中携着美妓进行狩猎,旁若无人。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而这,正是古代门阀士族气息的张扬。李德裕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然更受到了门阀政治传统的影响,他的性格中既有着自豪感,也有政治实干之才。

在他上任之初,就遇到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科举进士出身的朝廷大员牛僧孺和李宗闵集团,他们发自心底的厌恶李德裕的贵族气息,同时还曾因讥讽其父施政,而落下了矛盾。所以双方在朝堂议政中时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况。

巧的是,此时泽潞州,恰又发生了类似于淮西吴元济叛乱那样的危机,节度使刘稹公然对抗中央权威。而李宗闵等又与其关系莫逆,所以在如何处置的问题上态度暧昧,既不同意发兵进剿,也不愿意附和招抚的声音。李德裕从中猜测出了几分,所以先将其亲信调离叛乱附近地区,其次又紧急调兵前往征伐,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向李宗闵索要其来往书信,闹得后者灰头土脸。双方嫌隙渐增,但李德裕速战速决的决定,却让刘稹的叛变被轻松消灭于萌芽状态,这让异动的河朔等藩镇不得不收敛行迹,回归到表面上对唐廷的效忠状态当中。

平定地方藩镇的叛乱后,李德裕又力主改革科举制度,他认为,科举中考试诗文等试题空有其表,无有其实,而且不少考生往往借助自己浮华的诗句,投于考官门下,趋炎附势,结为朋党。这也是李德裕深恶痛绝的,所以他要求罢"曲江宴",又主张礼部侍郎不要把中举名单交给宰相先行过目,以免出现篡改舞弊情况,都是出于维护社会选拔人才公平的心理,这自然又让牛僧孺等倍加抵制,由于科举制度的收紧,他们也不再能轻易把自己的亲戚故旧安插到朝廷中来。

李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唐王朝的结构性弊病,为了给唐廷解决财政困难,他还支持唐武宗的"会昌灭佛"之行,将大量僧尼勒令还俗,同时将寺院的田产收归国有,分配给功勋阶层,以激励其为国效命,这与几乎同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圣像破坏运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李的精心谋划下,唐王朝储备丰足,地方相安无事,中兴的气象又回来了。

可是,文宗时期,这种气象又发生了逆转。由于新皇帝从心里抵触武宗灭佛的行为,又不愿意给予李德裕更大的权力,使其成为权臣,所以极力扶持牛僧孺一党,李眼看中央待不下去,又受到君主猜忌,难免忧心,这也被其反对者抓住机会攻击,李被发往西北地区督师。

巧的是,此时的西北边陲重镇维州发生了兵变,当地吐蕃守将主动率军归降,让维州重新回到了唐王朝的统治之下。可是,对于如何处置吐蕃叛军,文宗听信牛僧孺等"讨好吐蕃,免开边衅"的谗言,竟然强令李德裕归还维州城池,同时将降军交还对方处置,这种昏庸无为,简直不亚于北宋的徽宗皇帝。

李德裕对此大惑不解,他从长远大局出发,认为维州降军应该得到保护甚至奖励,但文宗固执己见,丝毫不为所动,李只得屈从于皇帝的意见。无疑,维州降军的结局基本难逃一死,这不但寒了边民的心,也暴露了文宗糟糕的政治才能。

由于没能保护降军,李德裕十分内疚,但朝廷内部政敌并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压,直到被放逐到遥远的海南岛。李德裕也和裴度一样,在孤苦无助中,度过了残生。他的死既让唐廷失去了一个实干之才,也成为了门阀政治的绝唱。从此,底层军人,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而到了北宋以后,曾经的门阀士族主政,也一转而为纯粹的科举选官。

李德裕死后,朝廷内部党争陷入白热化阶段,而此一时期甘露之变的发生,更让宦官废立皇帝成为了常态。唐廷政治昏暗,他的末日,已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