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霍去病的实力到底有多强?看他军事谋略,超常胆量,快速机动

2020年07月31日18:56:28

大家好,说起霍去病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汉武大帝》、《霍去病》、《卫子夫》等影视剧中,有这么一个天才军事统帅,他千里突袭,神出鬼没,绕到匈奴腹地,荡涤匈奴王庭,俘虏匈奴贵族,让人看的热血沸腾,直呼大汉战神。那么历史上,霍去病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常常以少打多还能大胜而归,真是这么厉害吗?其实这并不完全都靠运气,偶然中的必然。霍去病为什么能够胜利呢?在战术布置上有哪些特点。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能够利用客观方面的优势。正是因为霍去病对匈奴的情况了如指掌,才敢深入敌军后方进行作战。例如在进行河西之战是,河西是匈奴控制的区域,还有羌族、月氏人、义渠戎、乌孙人、楼兰人等少数民族生活,这一地区还分布浑邪王部、休屠王部、乌犁部等势力。

从表面上看貌似匈奴控制了这个地区,将其纳入匈奴右贤王的管辖之下,并派休屠王、浑邪王等匈奴部落进行统治,但是这些部落都各自为政,他们的大部落中还有小王统治,却要承担匈奴强摊派下来税赋,这些部落自然对匈奴大王庭有很大抵触情绪。

因此,霍去病认为这里是匈奴力量最薄弱的环节。当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确认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后,河西之战,最终被汉武帝提上日程。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汉武帝此前曾派卫青去试探匈奴主力,卫青等人在朔方、代郡一带虽然有所战果,但并没有遇到匈奴骑兵主力。按照以往战争经验来看,数次战争都发生在朔方、云中、代郡这些边境区域,尽管汉军重兵把守,匈奴骑兵南下骚扰抄略后迅速北撤,当汉庭再调兵遣将征兵到边境时,匈奴骑兵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河西走廊由匈奴右部把守,在匈奴,右部的地位仅次于左部;并且匈奴首领根本就不会想到,汉军的远程突袭能力会在短时间内瞬间增强,能够对在河西走廊一带发动突然袭击,根本就没有重兵把守,此外,匈奴单于又将大部分兵力调往西域,留在河西走廊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并且还不是最精锐部队。

“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汉书·匈奴传》

霍去病两次出征都是深入匈奴腹地,主动寻找匈奴军事主力,并对其进行歼灭和打击。霍去病知道万人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作战是极其危险的,要想做到出其不意,就得主动进攻,增加进攻的突然性和持续性,若遇到面临被包围、聚歼等情况,霍去病更是强调用出敌不意来将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

因为汉朝从未对河西用过兵,匈奴单于对河西的防御也松懈下来,这里主要靠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兵力维持;匈奴的士兵除了用于保卫单于王庭的兵是职业兵外,其它地区,比如昆邪和休屠地区都是兼职兵,这些兵战时召之即来,平时下马参加劳动,因而其装备和战斗力都不和王庭精锐部队相提并论。

汉武帝正是看到了这种情况,派霍去病轻骑触动,以一万骑兵用极快的速度深入河西走廊,连续转战六日,扫荡了匈奴五个部队,这就是乘其不备,攻其不意。

河西走廊之战同一年,霍去病又率一万骑兵和公孙敖一起出发,汉武帝之意,以霍去病为主力,让公孙敖进行配合和支援战,但公孙敖迷路了,未按规定到达地点,只留下霍去病孤军奋战。同上次的出征路线不同,霍去病率部避开敌军正面,出发后直接向西北深入腹地,经过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绕道浚稽山,避开匈奴骑兵和牧民的沿线,渡过居延泽后直插浑邪王、休屠王二部腹地,再一次创造了出敌不意的奇迹。

超常胆量,快速机动,霍去病在河西作战中,并不是按计划进行,在敌人腹心作战,公孙敖未到指定地点接应和支援,霍去病只能依靠极快的速度出其不意,率先发动攻击,不给敌人反应和准备的机会,这次霍去病又创造了辉煌战果。俘虏了匈奴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迫使匈奴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这次歼敌3万余人。

霍去病在这次战斗中采用的是迂回战略战术,进行出敌不意的进攻。在实施迂回战略时,军事统帅必须要明确敌人的兵力布置,具体方向和战略企图,以及匈奴骑兵和牧民可能抵抗的方式,了解这些情报后,军事统帅从进行战略目标、主攻方向、使用兵力等部署。除了这些需要军事统帅的智慧与谋略外,胆量更是不可缺少的第一要素。

霍去病在第二次河西战役中,大胆设想,匈奴在第一次河西之战遭受重击后,有可能在东线进行重兵布防,于是霍去病大胆出奇兵,穿越匈奴认为不可逾越的北方沙漠,进入匈奴腹地从背后捅上致命一刀。

由此可见,霍去病获胜最大因素是快、大胆、出奇制胜,霍去病虽然没读兵书,却能灵活运用,霍去病的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局部性的人数优势,例如在河西会战中,霍去病率领不过是1万人,而匈奴浑邪、休屠两部却有数十万人,霍去病根据匈奴兵力分散的特点,避实就虚,逐个击破,在对匈奴的快速打击中,迅速获胜后,不恋战场,不贪恋缴获的战利品,而是迅速扑向下一个目标,使敌人无法作出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