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为什么会不得宠?一生无儿无女

2020年08月13日21:53:28

还不知道陆氏的读者,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的一位妃嫔去世。乾隆为此辍朝五日,并且令四位皇子一位公主(均非亲生)穿孝,而且直到25年之后,嘉庆皇帝还对她念念不忘,特别破例为其晋封尊位。那么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可以使她在乾隆、嘉庆两朝拥有如此高的待遇?她就是乾隆的嫔妃陆氏。

终生未有子嗣,乾隆后宫最佳“透明人”

陆氏终其一生,从未获得过乾隆的圣宠,更没有“母凭子贵”的无上光荣。无儿无女的她前半生在乾隆的后宫当中犹如一个“透明人”一般存在。而论及她的不得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出身卑微。根据《清高宗实录》和《清史稿》的记载,陆氏为汉人,“陆士隆之女”,简短的五个字暴露出一个很关键的信息,那就是陆氏的出身并不高。按例,后妃介绍之中,一般会对其家世尤其是其父的官职和品级做一个基本介绍,比如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为“大学士高斌之女”,又如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为“内管领、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三人的共同点都是汉族女子,但论及出身,陆氏较高、魏二人相差甚远。这对于陆氏来说是绝对性的硬伤。

二、样貌普通。对于后宫三千佳丽来说,要想得到皇帝的宠爱,拥有姣好的容貌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很显然陆氏在外貌上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她生于1724年(雍正二年),看似从年龄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比乾隆小13岁,较弘历的藩邸旧人更为年轻)。但根据史料的记载,1748年(乾隆十三年)之前陆氏一直是常在的位分(妃嫔等级倒数第二),此时陆氏已经25岁,按照清朝选秀制度中对参选者年龄的规定(13—17岁),所以预估陆氏是乾隆初年入的宫。

而乾隆早期分别在1735(雍正十三年)、1737(乾隆二年)、1745(乾隆十年)进行了三次对后妃的大规模晋封,陆氏均未入选,所以由此可见她的外貌自然是不出众的。

三、终生无子。在等级森严的后宫之中,即使貌若天仙者也只会得到皇帝的一时盛宠,毕竟韶华易逝,终有老去的那一天,自然也就离失宠不远。所以要想打一个持久战,后妃们只能凭借诞育子嗣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貌美如花者尚且需要如此费尽心思,长相较为平庸的陆氏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输在起跑线上的她终生没有诞下一儿半女,对于乾隆的宠爱也就显得更加遥遥无期。

逆向思维助力,启动开挂式人生

尔贵人陆氏。恭慎无违。恪勤有素。侍深宫而匪懈。夙娴诗礼之规。

本以为陆氏的一生会就此在凄凉孤独中度过,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奇妙,总会有惊喜和奇迹发生。1748年(乾隆十三年),在常在位分上待了近十年的陆氏被乾隆封为陆贵人,仅仅过了三年,在1751年(乾隆十六年)大年初二这一天,陆氏再晋一级被封为庆嫔,八年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36岁的陆氏被晋封为庆妃,成为正儿八经的一宫主位。

纵观她从贵人开始的晋升历程,虽然较为缓慢,但一路攀升十分平稳,相较于其他很受宠的嫔妃的一生跌宕来说,陆氏更胜一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从1748年开始,陆氏启动了开挂人生呢?一切源于她逆向思维的助力。

在陆氏的心中,出身和容貌均不及她人,看似在乾隆的心里已经毫无希望可言。所以长久的不受宠爱使她对于争宠逐渐看淡,淡泊名利的她成为了乾隆后宫当中最低调又最透明的一个人。不去争不去抢,其实在很多时候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最起码要比那些勾心斗角争得头破血流还得不偿失的妃嫔要好得多。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众人眼中关注度几乎为零的陆氏,却得到了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格外垂青。原来,虽然陆氏的出身并不高,但她却是个知书达理孝恭谨慎之人,所以整日无事的她便常常去陪伴同样闲来无事的太后。钮祜禄氏自1735年雍正去世之后,在太后之位上长达42年之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发需要人陪伴,所以陆氏的到来刚刚好。

常常陪太后聊天解闷的陆氏就这样走进了太后的视野之中。相较于整日忙碌的乾隆皇帝来说,记住一个人或许很难,但对于整日无聊的太后来说却容易得多。陆氏既得到太后的肯定,也获得了太后的同情(二人均为不受宠之人)。所以每当乾隆来给太后请安之时,太后便会向他推荐陆氏如何如何好。

我们都知道爱新觉罗.弘历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太后举荐虽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真正得到乾隆宠爱),但却让乾隆对其另眼相待,这也造就陆氏从贵人到妃的一路攀升,从陆氏被封庆嫔的册文“恭慎无违,恪勤有素”中,就可看出乾隆对陆氏性格上的充分肯定。

乾隆的另眼相待,嘉庆的念念不忘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进庆贵妃。薨。仁宗以尝受妃抚育,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陆氏经过太后的助力,得以让乾隆对其有所重视,但真正让乾隆为其“辍朝五日”,来源于一位皇子——爱心觉罗.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我们都知道,1760(乾隆二十五年)出生的嘉庆,其生母是时为令贵妃的魏佳氏,在当时,令贵妃是最受乾隆宠爱之人,所以在十年之内(1756—1766),魏佳氏为乾隆一共诞育了四子二女,成为乾隆后宫当中生育子女最多之人,没有之一。

令贵妃子女众多,所以抚养起来精力有限。按照清朝惯例,嫔位及以下者无权抚养自己的孩子,而令贵妃因为精力有限,所以乾隆为此打破常规,将爱子永琰交由终生未育的庆妃陆氏抚养(低级嫔妃抚养高级嫔妃之子),一方面体现了乾隆对庆妃人品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永琰的格外重视。

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因母亲魏佳氏的得宠受到父亲的另眼相待。纵观乾隆的一生,前有富察皇后(孝贤纯皇后)的永琏、永琮,后有永琰,都是他看重的孩子,但嫡子的接连夭折,令乾隆痛心不已,所以对于永琰他变得更加小心。也正是陆氏的“恭慎无违”,而且品级已在妃位,所以是乾隆当时在抚养永琰一事上的首要人选。

陆氏因为一生无儿无女,所以对于皇帝赐予的永琰抚养权,她格外珍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她后半生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永琰,因其本身就“端顺柔嘉”,所以在永琰的成长之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看着爱子逐步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成长,乾隆很是欣慰,对于陆氏的赞赏更深了一层,遂在1768年(乾隆三十八年),再一次晋封陆氏为庆贵妃,这也使其成为了虽不受宠但却拥有显赫地位的例外。

六年后,51岁的庆贵妃去世,乾隆对她虽然没有过多的感情,但对于她对待太后和爱子的功劳却牢记于心。所以也就有了文章开篇的辍朝五日,足以证明陆氏的晚年还是深得乾隆重视的。

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但陆氏的荣光并未就此结束,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四这一天(乾隆去世后的第二天),正式掌权的嘉庆感念养母之功,破例晋封其为皇贵妃,谥号“庆恭”。之所以说破例,是因为按照惯例,一般情况下新帝继位后,对于先帝的嫔妃尚存于世者,才会酌情予以晋封。而陆氏在晋封皇贵妃之时已然去世了25年之久,所以足以见得她的养育在嘉庆心中有多么重要。对于嘉庆来说,在某种层面上,或许陆氏比她的生母还要重要。

出身卑微又无儿无女的陆氏,生前可以得到乾隆的最终重视,去世之后有养子的念念不忘,此生于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