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秦始皇自称的读者,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时候帝王的自称有好几种,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称帝后,又将“朕”定为了自称,从此以后的皇帝几乎都是沿用此称谓。但其实在这之前,“朕”只是各种代称中的一种,无论天子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用来自称,为何秦始皇独独青睐于这个字呢?
曾经的君主叫自己“寡人”,是表示自谦,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而“孤”则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意味,一般较弱的诸侯王会以此来自嘲自己是“孤家寡人”,至汉末时雄踞一方的天子也会以此表示自己的傲然孤僻。而“朕”,则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朕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解字》中有云:“朕,我也,阙。”表示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代词,和“余、予、吾”等代词是一样的含义。屈原在《离骚》中 就有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句里的“朕”就是屈原用来表示“我”的一个自称。
汉代蔡邕的《独断》卷上也有记录曰:“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它似乎和别的代称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已经将“朕”和“命”、“诏”一起作为了“尊号”,专供皇帝一人使用,使得它在众多代称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子挂钩的特殊字符。
其实这还是要归结于秦始皇对于“特殊化”的执着,他为了显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创立了“皇帝”一词,代表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除此之外还宣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等等措施。而“朕”在所有代称中,寓意是最好的,自然就会被皇帝所青睐。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对此进行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先秦时的文字,和现代的文字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朕”字,是“月”和“关”的结合体,但在先秦文字中,朕字拆开后是“舟”和“灷”。舟就是船,灷是火种之意,结合起来就是在船上拥有火种的人。
在上古时期,拥有船代表可以远行,拥有火把则是力量强大的象征,这样的寓意对于统治者来说再合适不过。曾经的上古帝王尧也曾以此自称,《尧典》中曾记载尧帝说过的话:“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考虑到以上的几点,“朕”字自然就是最适合千古一帝作为自称的字了,它也确实显得十分霸气,才能为千百年来的朝代所沿用。不过也有例外,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和别的皇帝不一样,他的自称是“咱”,听起来无比接地气,这也和他的穷苦出身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