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礼服
通天冠,为皇帝礼服制度里一种礼仪性的冠,也称“卷云冠"、“高山冠"。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束之。
佩戴这样的头冠时,内里要穿白纱制成的中衣,最外层套上织有云龙纹饰的红色纱袍,并且在领缘、袖口拼接上黑色的缘边,最后系上红色的纱裙作为下裳。
值得注意的是,最外层纱袍的领口上需要系以垂白罗的方心曲领,在腰间束上金玉带,身前系有蔽膝,也就是遮盖大腿的服饰,同时还需系上佩绶,脚上穿着白色的袜子跟黑色的鞋。
这是极为正式的服装,皇帝只有在祭祀、大朝会、大册命等重要场合才穿,是仅次于衮冕服的一种衣服。
公服
根据王应麟《玉海》记载,宋代皇帝常服体系根据场合和形制分为三种:衫袍、袴袍和窄袍。
“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仁宗坐像中的这一款大袖襕袍衫从形制上来讲属于皇帝常服中最为正式的一种,又称公服,传统公服为赭黄或淡黄色,多在大宴时使用。
宋代的衫袍同样承于前制,圆领大袖衫袍是由南北朝时期传入的圆领襕袍发展而来,主要特征为圆领,窄袖,下摆接横襕且不开衩。
关于皇帝公服所着的红色开袴衫袍,隋唐时期天子一般穿着赤黄、浅黄色的袍衫,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后带上头冠,腰系九环带,脚着六合靴。到了宋朝继续沿袭这样的制度,每逢大型宴会皇帝便会身穿赭黄、淡黄色的袍衫,系上单挞尾形制的红色革带并穿上皂文鞞(遮蔽在衣裳前的一种服饰)。
还有一种衣身开衩的圆领大袖袍为袴袍,是皇帝平时上朝时候穿着的,有赭黄、淡黄和红衫袍。它的具体形制是:圆领大袖,衣身左右开衩,上下通裁,腰间束有革带,头戴平脚长翅幞头纱帽,脚着黑色皮靴。
宋朝时规定,皇帝与臣子都要戴平角幞头,皇帝有时候戴冲天翘脚幞头。幞头最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涂上一层漆,后来认为涂漆后足够坚挺,就除去藤里,用铁丝来达到塑形的效果,在原先平直的两头适当弯折。
关于皇帝所服用圆领窄袖袍,《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又有窄袍(窄袖圆领开衩袍),便坐視事則服之(非大朝会面见臣僚议事时会穿)。皆皂紗折上巾(经常搭配戴唐制幞头),通犀金玉環帶。窄袍或御烏紗帽(有时候这身也搭配平角幞头乌纱帽用)。
朝服
皇帝常穿朝服——衫袍。
首服:硬胎展翅乌纱帽;服饰: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
关于皇帝穿用的一种圆领大袖襕袍,此服等级略高于一般公服,《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履袍(红色大袖圆领襕袍)。
常服
常服(便服),亦作“襕衫”,有圆领或交领两种领形。
宋朝襕衫接近于官定服制,同大袖常服形式相似。所谓襕衫之襕,其形式可以是缝缀,也可是绣绘图案而成,具有上衣下裳的含义。
在观看电视剧时,我们会觉得这些宋代人物的服饰很美,比如下图这件褐色的常服看起来素淡,却是符合宋代美学。那么宋代的美学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仅就要说到程朱理学。
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以淡雅为尚,淡蓝、浅黄、青、藕丝色、淡粉红、墨绿、白色都是宋人喜爱的颜色。如欧阳修《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天碧,又称“天水碧”,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染碧帛,夜晾中庭,为天露之水浸湿,碧色淡化,更觉雅致,时人见之纷纷效仿,形成一时风气。
据宋无名氏《五国故事(卷上)》记载‘建康染肆之榜多题曰‘天水碧’这种颜色之所以居染织业榜首,正是因为它如水墨淡彩般的雅致迎合了宋人理性审美的思想,这或许是最能体现在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下,人们所崇尚的服色了。
在服饰面料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强调平淡天然之美,颇具文人隐逸生活的气息。色调沉静典雅,纹样形态自然生动。图案既有体现封建特定意识的吉祥图案,又有带超凡脱俗、高风亮节寓意的莲花、梅、兰、竹、菊。纹饰失去了汉唐的豪迈、自由、奔放、饱满,而代之以精巧玲珑、整齐秀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服饰在程朱理学的影晌下,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表现出特殊的美学观念表现方式,对后世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