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的明武宗欢心的刘瑾,最后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2020年09月05日08:30:51

大家好,说起刘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为稳固皇权,保持中央集权,中国的统治者创制了许多措施制度以防大权旁落,由于一些幼帝登位,因其羽翼尚不丰满,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外戚或强臣干权。皇帝在回攥权力时,常年在其身边的侍从人员自然而然的成为亲信,如太监,但一些太监在获取皇帝信任后,反而成为皇权上的一颗毒瘤,正如唐朝中后期太监长期把持朝政,皇帝一度沦为傀儡,在明朝时期,虽有太监乱政,但总体而言仍处于皇权控制之中。

刘瑾(1451年—1510年),明朝太监,其本姓为谈,幼年时期被宫中太监收养,之后净身入宫成为太监。明孝宗时期,因罪获刑,惩处其至茂陵守陵,弘治五年(1492年)明武宗朱厚照被立为太子,经人推荐刘瑾来到朱厚照身边,成为贴身服侍太监,刘瑾自此命运转变。由于眼明手快,很快便成为太子朱厚照的“红人”,且与朱厚照身边的另外七位太监谷大用、高凤、罗祥、魏彬、丘聚、张永、马永成被合成为八虎。1506年,朱厚照登基为帝,由此八虎地位水涨船高,一时间成为明朝呼风唤雨之人,嚣张跋扈至极,而其中尤以刘瑾最为甚。

刘瑾在明武宗登基后,先后掌管升至钟鼓司、内宫监掌印太监,至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掌管京军三大营之一的三千营,之后更是掌管十二团营,权势一时滔天,而伴随着的权力的膨胀,刘瑾的贪欲也愈大,开始四处侵占皇产,贪污受贿、打压众臣,群臣先后上书明武宗,要求严办刘瑾,如英国公张懋、五官监候杨源、大学士刘健、御史王涣等先后弹劾,但都被明武宗包庇。显然面对群臣的弹劾刘瑾不会无动于衷,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刘瑾召众臣于召群臣跪金水桥南,宣示奸党,将数十位朝臣列为“奸臣”,或贬或罚。之后,刘瑾为将权力更加集中于自己手中,更是设立内行厂,其职权同东厂相同,但巡查范围比东厂、西厂二厂更广,因而有人称其为“站着的皇帝”。

以此看来刘瑾在明武宗时期似乎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但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却成为了刘瑾人生转折点,朱寘鐇的叛乱,一个很重要的接口便是刘瑾,在其檄文中的刘瑾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但这篇檄文却并没被明武宗所看到,直至叛乱被平定后,负责军务的杨一清开始密谋刘瑾铲除,而杨一清更是被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贤臣,很快杨一清便将朱寘鐇的檄文递至八虎之一的张永,由于刘瑾的擅权专制让同为八虎的张永极为不满,随后张永便将檄文呈至明武宗,一向视刘瑾为忠诚的明武宗见此檄文可谓震怒之极,当即下令革职调查刘瑾,但此时的明武宗对刘瑾并无杀机,只言“瑾负我”,直至在刘瑾住宅中搜出穿宫牌五百、盔甲、玉带、玉玺等物,明武宗大怒,以谋逆之罪处以凌迟之刑。由于刘瑾的罪大恶极,在其伏首之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