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太子的李承乾为什么要逼宫?真相是什么

2020年09月03日14:09:41

李承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李承乾谋反是唐太宗教育皇子重大失败的体现,当然不止唐太宗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康熙帝等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在选择皇储时依然会十分头痛。

康熙处理的还算不错,九子夺嫡的情况下尚未发生流血政变,而且也选了一位比较优秀的皇帝;赵武灵王应该是最死的最惨的英明君主,被儿子活活饿死在自己修建的陵寝中。

本文主要讲讲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已经是皇太子了,为何还会举兵谋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关于他上位时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大家是有所了解的,由于其上位的艰难性,因此也十分看重皇子的培养。

唐朝嫡庶观念很严重,唐太宗一共14个皇子,其中为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最为唐太宗所重视,他们分别为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唐太宗早期对李承乾是很看重的,在他继承皇位的同时就立李承乾为皇太子。

在李承乾的太子时代早期,他的人生还是挺顺利的,因为有长孙皇后的照看,聪明伶俐的李承乾还是很受太宗皇帝喜爱的,史载其“性聪敏, 太宗甚爱之”。在李承乾八岁的时候,唐太宗就任命刚刚卸职的丞相萧瑀为太子少师,后来更是用著名大臣李纲为师。

唐太宗这样为李承乾找老师大概是受了自己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一直有一种说法李建成之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是因为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李纲之后是唐朝著名的史学家李百药。这些优秀的老师为太子李承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在此期间,唐太宗对李承乾十分看重,贞观五年的时候,李承乾生病,唐太宗就请道士为李承乾祈福,后来又允许剃度三千和尚出家,要知道唐太宗并不是一个迷信宗教的人;贞观七年的时候,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就请了天竺高僧来给太子祈福。为了李承乾健康状况,太宗不惜以此种方式来祈福。

唐太宗在出巡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留在京城监国,可以说对李承乾是相当重视了。

这种状况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发生了改变,长孙皇后去世,李承乾失去了重要的庇护。

尽管贞观十二年的时候,李承乾生下嫡长孙,唐太宗很高兴,下令天下囚徒都降罪一等,五品以上官员加官一等,但是关于李承乾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

前期主要是李承乾贪玩,没有节制,诸如“骑射畋游, 酣歌戏玩” , “私幸太常乐童称心, 与同卧起”等,甚至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布陈大呼交战, 击刺流血, 以为娱乐” 。尤其是“私幸乐童”这种在古代看起来大逆不道的断背情,更是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能容忍。

唐太宗安排的老师,也不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进行规劝,大部分都是斥责似的进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谁也受不了啊,致使李承乾不止对这类的进谏产生免疫,逼得李承乾有干掉老师的打算。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的种种作为,导致唐太宗对李承乾逐渐不满。

李承乾会有这样的作为,估计跟他坡脚有一定关系,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作为一名皇帝他如果是残疾的话,那是十分有伤大雅的事情。

纵横在这里讲一下明朝万历皇帝的事情,万历皇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因为在他执政期间竟然长达二十多年没有上朝,很多抨击明朝的人经常拿这个说事,认为万历是一个沉迷女色的人,其实万历早年也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关于为什么后来不上朝,众说纷纭。直到建国后,考古学家打开了万历皇帝的陵墓,才发现万历皇帝的两条腿的骨头不一样长,右腿有一些弯曲,由此可见,万历皇帝应该是个行走不方便。

在这个时候,唐太宗十分宠幸魏王李泰,让李泰产生了夺嫡念头,李承乾看在眼里,自然是伤在心里,认为唐太宗有换太子的打算。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导致当时的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甚至向太宗进谏“有逾于皇太子”。

当这些东西都叠加在一块施加在娇生惯养的李承乾身上时,李承乾未能顶住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被侯君集和李元昌所利用,最终走上了逼宫谋反的路。

对于李承乾的谋反行为,大概唐太宗后来也感觉出来并非全是李承乾的问题,最后唐太宗把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诛杀,李承乾却只是被贬为庶人,尽管很失望,然而还是下不去手。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身为太子依然造反,很大程度上跟李承乾的教育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唐朝的皇子教育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失败的,这种为了权力发生宫廷政变的事件,李承乾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