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0年09月01日15:59:06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蔡文姬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说起古代才女,首先想到的便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班昭这四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之下,古代女子能够凭借才华而闻名于世者少之又少。更让人惊奇的是,在这四大才女当中,除了班昭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命运坎坷,仿佛是上天对她们拥有过人才华的惩罚。特别是蔡文姬一度被匈奴掳走,成为番邦王妃,这对传统汉族女子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早成的天才少女,才学远胜其父

蔡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人,自幼便有“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的美誉。每一个神童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熏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一个集文学、音乐、书法之长于一身大儒,在当时有着“旷世逸才”之称。作为蔡邕的独女,蔡文姬自小受到家学熏陶和书香浸染,也正因如此才显露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

相传蔡文姬6岁时就能辨别琴声,据《后汉书·列女传》载:“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由此可见蔡文姬不仅聪颖过人,还琴艺超群。

12岁的蔡文姬便得到父亲在书法上的真传,相传她书法端庄飘逸,独具一格。唐代张彦远在《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中曾说过:“蔡邕书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在张彦远蔡文姬的书法造诣甚至在书圣王羲之之上。在文学造诣上,蔡文姬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苏东坡曾评价:“蔡琰诗笔势似建安诸子”。年少时的蔡文姬可谓是风光无限,时人称“人但知有姬,方知有蔡邕”。

高开低走,生活并非只有文学艺术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蔡文姬的一生,那么“高开低走”这个词无疑是最贴切的,并非说她的才学退步了,而是指她的人生起伏。年少时的闻名于世,屹然是蔡文姬人生的巅峰。

在蔡文姬16岁时,由母亲做主嫁给河东世族卫家卫仲道为妻。卫仲道身为为河东世族,自然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大才子。这夫妻二人才学相吸、志趣相投也算得上神仙伴侣,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卫仲道因病去世。

卫仲道的死不仅让蔡文姬伤心欲绝,还让蔡文姬背负了克死丈夫的骂名。无可奈何的蔡文姬只得重回娘家,在她父母去世之后,蔡文姬便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在东汉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的孤单飘浮。

兴平二年,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伙同异族进军长安。战乱中蔡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在匈奴的这十二年里,可以说是蔡文姬人生当中最黑暗的时期。

在蔡文姬自己的作品当中也多次提到这段黑暗的历史,在她的《悲愤诗》其一云:“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暗含了自己在异域被蹂躏、受屈辱的种种境遇。其二又云:“人似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怜怜。胡茄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诉说了流落异域12载的心灵所受的巨大创伤。

正当蔡文姬逐渐适应了匈奴的生活状态,并生下两个儿子之后,曹操掌握朝廷大权,成为大汉丞相,派出使者持玄玉璧,到匈奴赎蔡文姬归汉。迫于曹操压力之下的匈奴王,只得忍痛让蔡文姬归汉。但是这样的归汉,对蔡文姬而言却又是痛苦的。虽然她时刻想着回归大汉,但是现在真的跟随汉使回去的话,就要忍痛离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对于一个母亲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呢?

就像她在《悲愤诗》其一所描述那样:“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这段骨肉相离实在是催人泪下。虽然在归汉后,蔡文姬又历经艰难的收获了一段来之不易的爱情,但是屹然心灰意冷的蔡文姬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从此世上再无才女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