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李瑁是怎么反击唐玄宗的?他都做了些什么

2020年09月07日07:18:44

你们知道寿王李瑁是怎么反击唐玄宗的吗,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为您讲解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提起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多多少少也算是个名人。

不过悲催的是,他的名气并非源于他有过什么赫赫战功,或者在文学方面有什么过人的造诣。

事实上,李瑁之所以出名,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

一个是他的生母,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还有一个是他的爱妻,后来也变成了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

前半生子凭母贵,后半生……

李瑁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故事里,自己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他出生时武惠妃正受恩宠,在他之前武惠妃已经给唐玄宗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却都不幸夭折了。

唐玄宗爱屋及乌,很珍视他和武惠妃的第四个孩子,为了防止再次发生不幸,他决定把孩子送出宫外,交给最信任的人抚养。

这人就是宁王李宪,那个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人。

宁王当然知道孩子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分量,在他和宁王妃的精心呵护下,李瑁终于活下来,没有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夭折。

为了让李瑁能够健康成长,唐玄宗特意封他为“寿王”,寓意健康成长,寿比南山。足见唐玄宗对李瑁的喜爱。

曾经距太子之位仅一步之遥

王皇后倒台后,武惠妃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后,于是她将全部希望转嫁到李瑁身上,希望能立他为太子,这样等李瑁登基的那一天,她仍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她骨子里有武氏家族的血脉,也有武则天渴望权力的基因,只是没有武则天的命。

为了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武惠妃勾结李林甫和杨洄,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成功干掉了对李瑁当上太子威胁最大的三个人。

但她自己却也由于做了亏心事,总能梦见三人找她索命,没多久就惊吓过度病死了。

失去了武惠妃的庇佑,李瑁的地位也迅速下降,非但没能当上太子,反而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直到有一天,大家突然发现一件怪事,李瑁的老婆不知何时竟出现在皇帝的后宫中,还和唐玄宗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但如果对方是皇帝,你就只能忍着了

按照这个说法,唐玄宗在召见杨玉环之前,她就已经当道士了。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一段《旧唐书》里的内容篡改痕迹明显,极大可能是唐玄宗指使史官做了手脚。试想李瑁和杨贵妃结婚五年,恩爱异常,她当哪门子道士?

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新唐书》的记载。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可见时间顺序的重要性。如果玄宗先召见杨玉环,那就是“扒灰”;如果杨玉环先出了家,后被唐玄宗宣召,那便是两情相悦了。

寿王李瑁的恶趣味

说回李瑁,其实在我看来,他的生活就是个悲剧。

媳妇被父王看上,直接被“宣”走了,他毫无反抗能力,只能认命。父王为了遮羞,导演了一出暗度陈仓的出家大戏,而他作为当事人,还必须堆着笑脸配合,亲自参演。

当然,李瑁的友情出演也不是完全没有片酬的,作为补偿,唐玄宗决定再给李瑁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寿王妃。至于李瑁想不想要这个“片酬”,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其实这也是唐玄宗计划的一部分。杨玉环出家,李瑁又娶了新媳妇,这样他再把杨玉环弄进后宫才不那么扎眼。否则寿王妃的位子空着,原来的寿王妃却跟了皇上,让天下人怎么看?

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寿王妃的缺补上,这样唐玄宗和杨玉环才能心安理得地在一起,这也算是唐玄宗给自己找的一块可笑的遮羞布。

偏偏李瑁在这个时候出了幺蛾子,而且一出就是三年。

开元二十九年,宁王李宪病死了。

前面说过,唐玄宗和武惠妃怕李瑁养不活,曾经把他送到宁王那里养过一段时间,因此宁王可以算是李瑁的养父。因此李瑁向唐玄宗上奏,申请作为养子为宁王守孝三年。

唐玄宗同意了,但也非常恼火。

守孝是礼法和儿子的义务,但李瑁只是养子,按道理是没有这个义务的。但他偏偏提出了,而且是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唐玄宗没法拒绝。

但他恼火的是,明明杨玉环已经出家快满一年了,现在他只需要实施第二步计划,给李瑁找个女人,填上寿王妃的缺,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杨玉环还俗,将美人实实在在地拥进怀中了。

如今李瑁守孝,三年之内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子便只能空着,他和杨玉环便只能眼巴巴地等,再等满三年。

我无力反抗,但你们也不要太顺利了。这就是李瑁的恶趣味,是没有办法之后的办法。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李瑁的反击简直只能算“聊胜于无”。但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出的最有力的反击了,三年守孝期满,他还得乖乖地听命娶了个韦氏女为妻,然后眼看着杨玉环正式还俗、入宫、晋升贵妃、与自己的父亲满天下地秀恩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反击的效果

这三年里,唐玄宗和杨玉环没有任何名分,只有见不得光的地下情。

这三年里,三个人都在煎熬。李瑁顶着个硕大的绿帽子煎熬;唐玄宗顶着个“扒灰”的污名煎熬;杨玉环则夹在这两个父子之间,更加煎熬。

在煎熬中,唐玄宗决定改年号,放弃已经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开元”,改用“天宝”。

至于为什么要改年号?为什么改成天宝?唐玄宗自己也没给出解释。也许是上一个年号用得太久了,也许是突然领悟了“物华天宝”的含义。

我倒更倾向于另一个解释,还记得那首风靡梨园的曲子《得宝子》吗?《乐府诗集》称:“《得宝歌》,一曰得宝子,又曰得鞛子。明皇初纳太真妃,喜谓后宫曰:‘朕得杨氏,如得至宝也。’遂制曲,名‘得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