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什么会攻打巴蜀?原因是什么

2020年09月09日15:51:23

秦惠文王为什么会攻打巴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情缘阅读小编告诉你。

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占领秦岭外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目的,战略上还形成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创造了有利态势。秦灭巴蜀之前,秦国内部有一次关于先攻韩,还是先攻占巴蜀的问题上的不同意见。秦惠文王为何选择攻打巴蜀而非韩国?

战国时代是一个比拼综合实力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军事实力是国家是否能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但是一个合格的强大的军队背后,都有一个经济强盛、内政稳定的社会背景进行支撑,所以在战国时的文臣武将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春秋战国,天子式微,诸侯争霸,乱世纷争的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出现了好多文臣武将的搭档,比如说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和吴起、燕国中期的乐毅和剧辛、又比如齐国的田忌和孙膑,这些人都是比较好的搭档。我们今天所要提到的这一对,也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搭档,他们就是张仪和司马错。

张仪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他凭借着他卓越的口才,为秦国牟取很多的土地利益,让那个时代的秦国真正的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也当真实现了三寸不烂之舌能敌百万雄狮的奇迹,几次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化险为夷。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张仪,就是秦惠文王的左膀右臂之一,是秦惠文王那个时候政治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靠。

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在秦国历史上也算是非常著名将领,他是远距离长途奔袭作战的主要发展者。这两个人的搭配可以说是,内可以安定秦国的内政和各个方面的发展,外可以开疆拓土威慑其它的国家,无论是在秦国的历史上还是在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上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组合。

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他们两个完美的配合,而是他们两个之间的一次意见分歧,而正是这次意见分歧,让秦惠文王发现了秦国的另一处战机,也让秦国收获了巨大的实际利益。这一次分歧就是他们二人关于先攻韩,还是先攻占巴蜀的问题上的不同意见。

让我们今天重点分析的就是这两个人对于各自的意见都有着哪些理论方面的支撑,都是什么样的因素让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而针对自己左膀右臂的不同意见,秦惠文王又是如何进行决断的?

张仪主张攻打韩国

天下咽喉韩国是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张仪为何主张攻打韩国?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韩国的战略地位。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原地区的核心国家是晋国,而在晋国被分裂之后,韩赵魏这三个国家就占领了中原地区的核心地段,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韩国的地理位置比赵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更加优越。

韩国具有天下咽喉之称,它基本上处于那个时候中原文明所占领的土地中心,与许多的国家都有着相邻的土地,而秦国是一个地处偏远西部的诸侯国,虽然它的土地面积比韩国要广阔许多,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却远远没有韩国来得重要,所以占据了韩国其实就等同于占据了中原核心地段的战略地区,对于秦国后来的东进有着很好的奠基作用。

吞并韩国可以钳制魏国、楚国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威慑其他的诸侯国,主要是魏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我们知道魏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一直都是战国时代十分强盛的诸侯大国,魏国因为之前进行了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成为战国首霸,此后虽然衰落却也一直排在战国七雄的前列。

而楚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更是地大物博,韩国是一个夹在魏国和楚国中心的国家,如果一旦能够吞并韩国,那么首先在地理上,就能够极大程度上隔断楚国与魏国之间的联系,北面可以对抗魏国,南面可以对抗楚国。

秦国如果威慑了魏国、楚国这两个诸侯大国,就等同于在山东六国的心脏上插了一把刀,能够极大地提高秦国对于中原地区其他诸侯国的威慑作用,更好地为秦国的统一事业服务。

吞并韩国难度小,能够破除合纵策略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韩国本身综合国力的原因。在战国时期的七大诸侯国当中,韩国的占地面积是最小的,在发展上也是最为弱小的,它甚至比不上北方的燕国,燕国虽然也是积贫积弱已久,但是它毕竟是西周的开国诸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沉淀,而同时它的土地面积比韩国要广阔许多,这就导致韩国其实是山东六国当中最好拿下的国家。

后来秦王嬴政一统六国时,首先拿韩国开刀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攻打韩国比攻打其他的诸侯国要方便很多。张仪是站在统一的大局方面进行考虑的,他认为如果秦国想要一统中原,那么必定要消灭山东六国,而韩国无论是在整体实力上,还是在战略地位上都是秦国最好的攻打对象。同时,如果秦国能够占领韩国的话,那么山东六国之间的合纵政策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