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第一将军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国从一个西方边陲小部落,到咆哮天下的霸主,除了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和秦人的血性坚韧,更少不了秦国名将们的指斥方遒,其中若要评出一个对秦一统天下作用最大的名将,白起王翦可能是呼声最高的候选者。
王翦位列四大名将,平赵灭楚乃至于攻克魏都大梁都少不了他,堪称秦国的“救火队员”。白起更是“第一杀神”,从秦孝公八年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秦军共杀敌约一百三十万,白起一人就包办九十二万,叫他一声“人屠”确实不为过。
不过对秦国来说,司马错这位战略大师的功劳其实更大,抽走楚国脊梁骨的“副将攻楚”,便是司马错的杰作。
楚国的综合国力一直是七国中最雄厚的,秦国长期与三晋死磕,不敢真得罪楚国,直到公元前318年楚怀王第一次牵头合纵攻秦,让秦国上下意识到:基本剪除三晋的威胁后,必须全力对付楚国。经过公元前313年的蓝田之战、公元前303年的重丘之战和公元前300年的襄城之战,楚国基本上被打残,但关于灭楚从何入手,秦国朝野争论不少,直到一个意外事件让秦国看到机会。
当时蜀国是四川盆地第一大国,蜀王将汉中之地封给弟弟苴侯,没想到苴侯与蜀国的宿敌巴国交好,蜀王怒而伐苴,苴侯逃到巴国并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虽有心染指蜀地,但正在与韩国交战,也不能分心。
攻韩攻蜀看似只是顺序问题,实际上关系到秦国的天下战略,所以张仪主张与魏楚结盟,进攻新城和宜阳,进逼洛阳灭亡周王室,秦国便可挟天子而令诸侯,至于蜀国,“蛮荒小邦,偏处一隅”,即便打下来也没什么收获。
周天子早已连一个小地主都不如,政治影响力无限接近于零,就算拿下也只是白白背个劫持天子的恶名。司马错当场反驳张仪,认为秦国要一统天下应该先易后难,蜀国不但地广物博还地处偏僻,以秦国的武力将其拿下如探囊取物,六国也很难干涉,如果现在东进必然遭到列国的联手反击。简而言之,西进不仅能扩张领土充实府库,还能得到一个实力雄厚的后勤基地,东进却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还只是第一步,司马错战略最重要的是第二步,即得蜀之后,一来可收巴蜀之兵充实秦军,二来可造大船顺江而下伐楚,实力最强的楚国一旦灭亡,其余五国也不是对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秦惠文王立即采纳,并让张仪与司马错一同挂帅出征。
实际上从今天来看,秦国必取蜀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商鞅制订的军赏。
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强盛,高得吓人的军赏是根本性原因,依照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奖赏,普通士兵斩首一名敌军便可得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奴隶一人;军官斩敌一名可升至五十石;任何士兵斩敌超过五人,可得五家奴隶等等。
从秦孝公开始变法到秦昭襄王末年这一百多年,光是有准确文字记载的秦军歼敌数就达到一百三十万,如果完全兑现这些奖励,秦国会增加数量可怕的地主和奴隶,而且关中平原本来就不大,农业资源已被压榨到极限,如果不及时扩张领土增加新的资源,秦国的战争机器会被自己憋炸。
公元前316年,秦军攻克葭萌关,灭亡蜀国,司马错顺手连巴国和苴国一块灭了,蜀地就此成为秦国的战略大后方,也是后来两千多年中,整个中国的战略大后方。
平蜀之后司马错的战略到了收官之时,这次秦国在三个方向对楚国开战:北路由白起挂帅,出武关,经宛城、叶县、襄樊直逼郢都;另外两路由司马错统一指挥,西路军经大巴山、巫峡占领西陵,将楚国拦腰截断;南路军从巴郡经武陵山,进入黔中、沅江等广大地区,对楚国实施战略迂回。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军十万,船万余艘在六百万斛大米沿涪江而下楔入楚国腹地,占领黔中郡;次年秦赵在渑池会晤,虽然秦王丢了面子但稳住了赵国这个大敌;白起率北路军连破楚军十万,未经激战攻克楚国首都郢都,楚顷襄王出逃。
公元前277年,秦国对楚国发动致命一击,目的是夺回对盐业至关重要的盐泉,蜀郡郡守张若攻克笮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盐源、盐边和云南华坪、永胜、宁蒗等地,以及金沙江对岸的丽江、大姚和姚安一带的“江南地”,这两地并入之前攻取的黔中郡,张若任黔中郡守,蜀郡郡守由李冰接任。
楚国既守不住也打不过,只能割让上庸以及汉水以北给秦国,躲得远远的。至此司马错的“浮江攻楚”战略全部完成,楚国国力遭到腰斩,尽管还算雄厚但从根本上来讲对秦国已经毫无威胁,反之秦国版图扩张数倍,并占据上游形胜之地,一统天下的基础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