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在凌烟阁是什么排名,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凌烟阁是太宗继位的时候建立的,里面有24个人,大多为国公,王爷,即三品级别以上的。此阁是于太宗17年建立,目的是为了表扬曾经在唐朝建立时期立下功劳的重臣。这个时候上阁的人大多已经去世,魏征刚刚离开1个月,大概是他的离世给了皇帝太大触动,所以皇帝下决心设立这么一个功劳本。排序主要和官位,功绩,与皇帝的亲密程度有关,和后来的功劳无关。大致是差不多的,不以开国时期的功劳计算,而以太宗为帝以后的功劳计算。现在排序的规则我们弄清楚了,就来分析一下李勣为何排在倒数。
徐懋功也就是李世勣,即李勣。他本姓徐,因为跟随太祖仍不忘旧主,太祖夸赞他性格仁厚,于是赐他李姓。等到李二当上皇帝,为了避免撞到皇帝的名讳,李勣便把世字去除。虽然他本人打仗颇有一套,但是在太宗当皇帝的前几年,李勣一直是围绕李家诸多大臣中的小辈分,在外围找不到进去的方式。
李勣在太宗继位的那一年是一个小都督,等到建阁的这一年,他暂时被提拔了一下,被升为尚书。为什么他此时只担任尚书呢?可以看看他的经历。他在619年时归附太祖,太祖夸赞他笃实,于是把他封为国公以及大将军,并给他赐姓为李。然而同一年,窦建德攻下黎阳,借此把他的父亲作为人质威胁。勣本想要归唐,但又怕父亲被打死,于是和唐的一个大臣私下协议:我把我爹救回来我就过来。
于是,他假意顺从窦,成为窦的下属,为窦立下多场战功。等得到对方的信任以后,他就开始想计划谋杀窦了。不料李勣的计划被泄露,于是他只好带着士兵逃到了唐。这时候,窦居然把李勣的父亲给放了,说佩服他的忠心。这种行为很明显是在挑拨唐和李勣之间的关系,太祖虽然明白,但是也吃这一套。于是,李勣在归顺唐以后只能从头开始。而且因为曾经从敌,他很难取得太祖的再一次信任,便一直被皇帝放置在一边。而后来太宗发动事变,他没有参与,此后又一直镇守在山西,没有作为主帅出去打过仗,这些都是他的减分项目。
最让人叹气的是他的运气。在此阁建立的几个月以后,太子突然造反,李勣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加位特进。也就是说,如果功劳本晚几个月设的话,他就可以往前挪几位。要是运气再好一点,晚几十年再排位置,凭借李勣灭薛延陀,高句丽的大功,他说不定能够排在前几。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如果,在他担任一个小小的尚书时,功劳本就那么巧地设立起来了。所以,他只能凭借尚书的位置跻身于其中。
再来看和他官位差不多的七个人,分别是,分别是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第一个,张亮。张亮是太宗皇帝的铁杆,当年他受到太子的诬蔑被关进监狱,遭受严厉的刑罚依旧没有出卖太宗,这种恩情,太宗会把他排在靠后的位置?第二个,侯君集在太宗还只是一个王爷是时候就来投靠他了,接着参与了事变受到封赏。几个月以后因为太子这件事被牵连,如果太子早几个月造反,侯君集上不了阁,李勣可能能往前挪一位。参与事变的臣子都是对太宗最忠诚的人,李勣比不了。张公瑾,程咬金,都是玄武门事变的大功臣,李勣全比不上。隋世南这个人,不太出名,但是请看他的背景。他有一位亲人是隋朝旧臣,他本人在书生中很有声望。他本人也一直对太宗和忠诚,从他的声望,背景,忠心程度来说,太宗都不能把他忘了。再往后数,刘,唐两个人是太祖皇帝的人,太宗如果不把这两个人加进去,别人会不会骂他不孝顺?
所以从功劳来说,这些人都是李勣这个后来才来投靠将领比不了的。他排位如此靠后,不是在于他没有立下战功,而在于他运气太差。如果他早一点立战功,或者太宗晚几十年才想起建立凌烟阁,他就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当然,凌烟阁作为一个记录忠臣的功劳本,绝非绝对公平的。因为皇帝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而且它只记录到某个时刻。至少在这个时间点,身为尚书的李绩,只能排在倒数,实在不能再往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