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卫是怎样的人,并非是叫花子而是标准的富二代

2020年09月16日19:18:2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卫是雍正朝封疆大吏之一,也是雍正最为宠信的心腹大臣之一,李卫、田文镜、鄂尔泰被雍正称为左膀右臂。

李卫一生虽没读过多少书,但是非常聪明机智,所以他也是雍正朝旧臣在乾隆朝结局比较好的一位大臣,历史上李卫结局非常不错,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的李卫。

历史上的李卫人高马大还是一个富二代出身

李卫这个人物其实随着《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等电视剧热播,大家对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说中将李卫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却机缘巧合的李卫成了还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还是皇子的雍正办了几回事,展现出聪明机智一面从而成为了雍正手下得力干将。那么历史上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历史上的李卫和影视剧中形象相差甚远,历史上的李卫是真正的家庭非常富裕的富二代出身,而且身高极其高大,根据《清史稿》中记载,李卫身高大约在1.95米左右,可以说是非常的人高马大。

影视剧中将李卫刻画成雍正的包衣奴才而且还是个要饭花子出身,这是贬低了历史上李卫的出身,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李卫出生在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他父亲老李是丰县当地家资巨富的大财主。

所以说历史上的李卫用现代的话说是标准的富二代,因为家境非常富裕,李卫自幼就不好读书,喜好舞枪弄棒,外加身材人高马大,因此历史上的李卫有一定的个人武力值。

在读书识字方面历史上的李卫也没有影视剧中演的那么夸张,大字不识,连毛笔都不会握。真实的李卫虽然也是读书识字不多,但是还是能认识基本常用文字,也能有书写的基础,就是属于文化水平较低,不会写文案而已,所以李卫当官以后常年雇佣幕僚师爷代替自己写奏折和文案。

别看李卫读书少识字不多且文化水平低,但是李卫非常聪明,他看待事物很能抓要点,有时候往往幕僚师爷还没理清头绪,李卫已经找到要旨,两三句话就把事情的重点分析的很明朗,所以说李卫虽然文化低,智商却非常高,为人非常聪明机智。

李卫长大以后不务正业,他老爹老李看不下去了,家里再有钱也不能让他这么天天不务正业啊,于是老李巨资托关系给李卫在吏部捐了一个从五品员外郎的官职。

老李最初也没盼着李卫能在官场熬出头,毕竟在自古以来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李家虽然是家资巨富,但是在官场上也没有多大门路和势力,所以老李给李卫捐官主要是为了给儿子买一个铁饭碗,不指望李卫能在官场上飞黄腾达。

李卫父亲老李这一出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只想给儿子整个铁饭碗,结果捐的这个员外郎就成为了李卫日后飞黄腾达的敲门砖,老李当初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这不务正业的儿子李卫未来会成为清代九大封疆大吏之一的江南总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年李卫因为捐官被放为兵部员外郎,于是在江苏徐州土生土长的李卫离开家乡去京城出任了这一职务。

员外郎在清代是六部之中的闲散官职,出任员外郎这个官职的人大多都是天天混日子,闲得很。但是李卫这个人却做事很认真,可能常年在家里闲惯了,李卫有了工作以后在是非常的认真,可以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当时康熙的十三子胤祥正好主管兵部,胤祥发现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认真的李卫,在康熙晚年,由于康熙施行仁政,康熙过度纵容,所以吏治腐败极其严重。

在当时李卫勤勤恳恳的认真工作是官场中的一股清流,因此老十三胤祥对李卫极其欣赏和青睐,在这一刻李卫就注定踏上了老四雍正的这条大船。

胤祥先是将李卫引荐给了还是皇子的雍正,之后李卫和雍正越走越近,因为雍正也是一个肯实干的人,而李卫在当时颓废的官场上也是为数不多能实心干事的官员,所以两人也算是秉性相投,走得极为亲近。

皇子时期的雍正曾经主管户部,于是李卫在得到雍正的认可与赏识后从兵部员外郎被调到了户部出任郎中,户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职,这么看来李卫比之前还算是官升一级。

之后李卫在户部郎中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了康熙去世,在雍正即位后,李卫就迎来了仕途巅峰期。

雍正继位李卫步步高升,成为雍正最为重要的心腹大臣之一

康熙晚年其实并不太好,康熙由于晚年精力有限,所以很多社会积弊他即便发现也不想治理了,因此康熙去世后留给雍正的并不是一个强大的盛世,而是一个仁政过头社会积弊比较多的盛世。

雍正继位后就开始革新康熙朝晚年的社会积弊问题,雍正开始推行新政,但是新政触及到了很多权贵的利益,因此雍正找不到可以帮助推行新政的人才。

也就是当雍正急需帮手的时候,他想到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就分别是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这三个人当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康熙朝郁郁不得志。

当然这其中李卫谈不上不得志,因为李卫当时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就已经坐到了正五品的官位上还算是比较不错了,所以主要是田文镜和鄂尔泰两个人,田文镜当时已经年过六十,还只是一个从四品侍读学士,而鄂尔泰当时已经年过四十,还没有李卫官大,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

因此雍正继位后大胆启用他们三个人,先是让他们三人任职地方处理一些政务,算是考量他们三人的能力。

雍正最初给李卫派的职务就是出任云南盐驿道,这个职务是负责一省盐政,在清代盐政是清政府重要的税收之一,盐政是清政府非常重视的职能岗位。

这本来就是个考量李卫能力的官职,雍正主要想借此机会看看李卫是不是真有办事的能力,而李卫确实也不负雍正赏识,很快李卫将云南盐政处理的井井有条,李卫严厉打击私盐,使得云南盐务税收提升了很多。

很快李卫在盐政上的所作所为让雍正非常满意,之后雍正再度将李卫提升为正三品的云南布政使,这个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常务副省长,布政使主要掌管一省财政和民政,同时雍正还让李卫兼署云南盐政,李卫很快通过了雍正考核,在布政使和盐政的职务上李卫使得云南税收较之前翻了一番,让雍正十分满意。

于是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就被提拔为浙江巡抚兼盐政使,于是李卫开始替雍正掌管清代最富庶的浙江盐区。

与此同时鄂尔泰和田文镜也都通过了雍正考核,他们俩也都分别出任了云南巡抚和河南巡抚。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开始大力推行新政,而李卫他们三人这时也成为了雍正新政的铁杆支持者,雍正为了提升三人的权力,在这一年前后几乎同时将他们三人提升为总督。

李卫出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田文镜出任河南总督兼巡抚;鄂尔泰出任云贵总督兼巡抚。至此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三人成为了雍正新政的铁杆支持者和推行者,三人也被雍正誉为左膀右臂。

虽然三人都是总督,但是这三人之中以李卫权力最大,李卫是浙江总督,实际负责管辖区域为浙江和福建两省,但是李卫出任浙江总督不久之后,两江总督范时绎因为对于江南地区缉捕反清复明的江湖势力不力,被盛怒之下的雍正罢官召回京城,于是两江三省的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全部被并入李卫的职权中。

李卫当时名义上是浙江总督,实际上是江南五省总督,说他是江南地区总督都丝毫不夸张,李卫出任的浙江总督可以说是清代以来总督官职中权力最大的总督之位,这一职位本来应属于两个总督的职位,当李卫调离江南后,这一职位才又恢复到原来的两个职位,即原来的两江总督和闽浙总督。

由此可见雍正对李卫的信任和喜爱,否则雍正不会把江南五省全部划归李卫节制。

李卫也可以算是韦小宝的人物原型之一

其实历史上的李卫也可以算作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男主角韦小宝的人物原型之一,且看李卫与韦小宝的共同点。

从家乡上来说,李卫和韦小宝都是江苏人,不过一个是徐州人,一个是扬州人;两个人都是文化水平非常低下,李卫读书少文化低,韦小宝是根本不识字,连自己名字写着都费事。

两个人同样的都是虽然文化水平低,却非常聪明,智商和情商都很在线,李卫看问题看事物总能很快找到要旨,比那些读书识字的幕僚师爷还厉害,韦小宝也是同样如此,小说中韦小宝看问题看事物总是一下就能找到要点,要不然韦小宝能凭借聪明机智在江湖和官场上左右逢源。

然后就是两个人都是非满洲贵族出身能位极人臣的大官,韦小宝是鹿鼎公、副都统的韦爵爷,而李卫则是从一品的江南总督,封疆大吏。

韦小宝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人物,李卫可是真真实实的满清皇朝里为数不多的几位非科举出身还能官至封疆大吏的汉人官员,这里注意非科举出身还是汉人还能官至一品的人,纵观满清皇朝只有李卫、岳钟琪、左宗棠等几位寥寥无几的汉人能做到。不通过科举和军功还能官至一品的汉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李卫同时期的汉人大将军岳钟琪是实打实靠着军功升上去的,像李卫这样没文化还没军功还能官至一品大员的汉人,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李卫一人能做到。

韦小宝一生娶了七个媳妇儿,在这方面他和李卫也是十分相似,李卫这一生比韦小宝还厉害,他共有妻妾十二人。

李卫在浙江任职期间曾经疏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八景之一的湖山春社,在这里他修盖了一座花神庙,庙里供奉了一个主神男花神,剩下还有十二个辅神女花神,李卫在这个工程上假公济私,他让工匠把男花神的相貌按照自己相貌修建的,那十二个女花神相貌全部按照自己妻妾的长相修建,于是这座花神庙里就成为了供奉李卫和其妻妾的地方。

当时浙江百姓其实也都知道这庙里供奉的花神实际是李总督,但是由于李卫在民间官声非常好,所以百姓也乐于给李总督供奉香火。

这件事直到李卫去世之后,乾隆游江南发现了这件事,让乾隆非常愤怒,在李卫死后还将李卫痛骂了一顿,命人将花神庙里的神像全部销毁。

除了这些,韦小宝的性格也有些与历史上的李卫相似,小说中韦小宝爱出风头,在康熙时期爆发三藩叛乱,韦小宝曾向康熙请命去打吴三桂,康熙知道韦小宝有多大本事,他怎能是吴三桂的对手,所以嘲讽了他一顿没让他去。

李卫自幼喜欢舞刀弄棒,一直都一个从军梦,而且他也和韦小宝一样想去战场上出一出风头施展一下自己的武术才华。

雍正初期西北发生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派大将年羹尧平叛,而当时还在云南管理盐政的李卫负责管理年羹尧前线的后勤工作,他当时就曾经给雍正上书,请愿去战场杀敌。

雍正自然知道李卫肚子里没什么兵法韬略,虽然人高马大个人武力值很强,但是上战场可不是看的这玩意,所以派他去西北前线还不够给年羹尧添乱的,于是雍正果断的拒绝了李卫上战场的梦想。

但是李卫的从军梦一直都有,于是就苦了李卫治理下的私盐贩子,李卫拿缉捕私盐贩子当作战场,亲自率领部下缉拿私盐贩子。

到任浙江总督之后,李卫更是吸取前任范时绎的教训,投入全力缉捕江南地区反清复明势力,李卫每次都是亲自率兵缉拿这些江湖人士,李卫亲自上阵就是为了过一过上战场带兵打仗的瘾,合着他拿这些都当作是带兵打仗过瘾了。

当然韦小宝和李卫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小说中韦小宝一面替康熙办事,一面又是反清复明势力天地会的香主,在江湖上结交了很多反清的侠客志士,就是因为韦小宝对他们讲义气,不忍心帮助康熙剿灭他们,所以最终韦小宝弃官而逃。

在这方面李卫就和韦小宝不一样了,李卫从始至终都是清王朝的坚决拥护者,尤其是李卫接替范时绎主政江南之后,李卫吸取范时绎教训,加大力度剿灭江南地区天地会反清势力,这其中破获最大的案子莫过于李卫亲自指挥破获的朱三太子案。

在康熙和雍正时期民间有很多都打着崇祯皇帝的朱三太子名义反清复明的势力,天地会当初就是主要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从事反清活动,朱三太子一度是令清政府最为头疼的人,但是历史上是否真有朱三太子其人都是存疑,因为朱三太子是只见其人,始终没见过真人,所以民间大多都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反清的人。

李卫在此案中亲自上阵抓获了江南地区反清组织的重要头目素有“江南大侠”之称的甘凤池。

甘凤池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家,也是雍正时期民间反清组织领袖之一,后世很多评书和武侠小说都讲过甘凤池的事迹。当时甘凤池在江南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反清被李卫所抓获。

历史上的甘凤池是个大叛徒,他被李卫抓了之后,第一时间出卖了天地会的好朋友们,李卫通过甘凤池提供的信息,很快就顺利地剿灭了江南地区天地会组织,重创了天地会在江南地区经营很久的势力,同时李卫也彻底弹压了江南地区民间反清的苗头。

甘凤池由于出卖了天地会的人,所以李卫也很讲信义,亲自向雍正求情,雍正赦免了甘凤池,于是经历过这次死里逃生的甘凤池以后再也不敢在江湖上露面,隐居江南农村地区,以传授武术为生,活了八十余岁才死。

所以在这方面李卫正好和韦小宝是相反,韦小宝是因为不舍得剿杀天地会的同志最后弃官逃跑了,李卫恰恰是铁血镇压反清人士深得雍正信任。

纵观李卫一生和韦小宝真是颇为相似,也许金庸先生在创作韦小宝这个人物时,也是参考了历史上的李卫而创作的吧。

李卫的结局非常好,主要因为他在民间有“李青天”之美名

在雍正去世后,乾隆继位,乾隆否定了雍正时期很多人和事,尤其是雍正的心腹大臣基本在乾隆朝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和李卫齐名的田文镜,乾隆即位时,田文镜已经去世三年多了,但是乾隆即位后第一个痛斥的雍正旧臣就是已经去世的田文镜,乾隆否定了田文镜的功绩,称田文镜为大清酷吏,最后田文镜的坟墓还莫名其妙的被推了。

不过李卫在乾隆朝却还算是不错,得到了乾隆的厚待,这主要在于李卫双商很高,也能迎合乾隆的意思,还有就是李卫在民间官声很好,乾隆不敢轻易动他。

李卫当高官十多年,为官非常清廉,当然,李卫家资巨富,他也不需要去贪腐。而且他身居高位,却能体恤民间疾苦。为官清正严明,秉公执法,这都是让雍正十分喜爱和信任他的原因。

而田文镜和李卫虽然也和李卫一样清正廉明,但是田文镜官声口碑却比李卫差太多了,就因为田文镜太过顾于遵从雍正的命令,他不懂体恤民间疾苦,所以田文镜所治理的河南与山东等地区百姓背后都管他叫做酷吏。李卫则是在所任职地区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

李卫曾经逼着刚即位的乾隆处死过贪官,河道总督朱藻在任上贪腐成性,还欺压百姓,毁坏了不少民田,朱藻的弟弟朱蘅更是借助哥哥的官威,勒索地方官员,私吞赈灾救济款。

当时正值雍正去世乾隆新君即位不久,李卫秉公执法,弹劾朱藻兄弟,乾隆本打算轻判朱藻,用以收买朝臣之心,但是李卫一副黑脸包公的嘴脸,再三向乾隆上奏折,逼着乾隆将朱藻兄弟满门抄斩,抄没了朱藻的家产。

事后乾隆让李卫以直隶总督的职位又兼署了河道总督,负责治理河北地区的河道问题。

李卫因此在民间得到了“李青天”的美名,而乾隆对李卫这种硬骨头,公正执法的性格其实不太喜欢。

但是乾隆碍于李卫的官声口碑,也没对李卫做出太过分的事情,只是在李卫去世后,乾隆发现了西湖花神庙的神像之后,才在李卫去世快三十年后痛斥了已经去世的李卫一番而已。

所以说李卫也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中在乾隆朝结局比较好的一位。

在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去世,乾隆对于李卫病重期间还是非常重视,亲自到李卫的家中看望李卫,在李卫死后,乾隆还给李卫上了谥号为“敏达”,这一谥号是非常能概括李卫的一生,他确实是很符合敏达的谥号。

李卫虽然一生读书识字不多,但是他是真做到了“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能得到雍正和乾隆父子两代恩宠,可见李卫确实把人情练达,聪明机智发挥到了顶峰。

李卫死后都想不到他的家产绝大部分居然都进了乾隆朝后期大贪官和珅的口袋

其实很多人都想不到李卫结局虽然很不错,但是他死后家产却居然进了乾隆朝后期大贪官和珅的口袋中。

上面说过李卫死于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和珅是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一生敛财无数,李卫去世十二年之后即公元1750年和珅才出生,按理说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代人,但是和珅却贪墨了李卫绝大部分家产。

李卫与和珅的交集在于李卫长子李星垣与和珅的交集,和珅在为官初期是十分的清正廉明,通过秉公执法查办云贵总督兼军机大臣李侍尧贪腐一案,获得了乾隆的信任,乾隆认为和珅秉公执法,清正廉明。

其实乾隆哪知道李侍尧案也是彻底让和珅黑化的时候,和珅在此案中看似秉公执法,实际上他侵吞了李侍尧和其部属绝大部分家产,由此和珅一跃成为身家巨富的大贪官。

而李卫的长子李星垣恰恰是李侍尧的得力部下,当时李星垣官至总兵,李侍尧是武将出身,李星垣曾作为部下跟随李侍尧征战沙场,所以两人战友情谊是很深厚,李侍尧贪污腐败一案中,李星垣也跟着李侍尧一起贪腐。

和珅查办李侍尧一案时,李星垣也牵扯在内,而李卫一生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之中就属长子李星垣最有能力,官职最大,李卫去世后绝大部分的家产被李星垣所继承,因此李星垣家产也就是李卫的绝大部分家产在此时被和珅侵占。

李星垣后来为了求生也只得依附于和珅之下,而和珅拿了李卫传给李星垣的家产,也是很够意思,拿钱办事,很快和珅就利用乾隆对他的信任,替李星垣开脱无罪,李星垣后来官至两广总督,也是靠了和珅这颗大树。

因此最终李卫的绝大部分家产都被和珅所侵吞,所以说李卫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合着最后都便宜了和珅。不知李卫泉下有知会不会气的跳出棺材来。

写在最后

因此纵观李卫这一生,总体来说李卫的结局非常不错,除了死后被乾隆痛斥过以及家产惨遭和珅侵占之外,历史上的李卫结局算是名利双收。

一个人高马大的大老粗,文化水平低下,文武都不行的人,最终能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还能深得皇帝信任和喜爱的高官,这是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事例,可以说李卫一生算是活出了精彩。

敏达这个谥号是最能诠释李卫一生的两个字,李卫能在官场和民间都深受喜爱,就是因为他“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

李卫代表了依靠双商取得成功的人,你可以没文化,没学历,但是智商和情商必须要在线,这两样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