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对唐朝还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为什么不把皇位夺回来

2020年09月17日20:00:25

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对唐朝还有什么样的影响,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封建社会,皇家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在权力面前,这些身份的人经历着无数的斗争。

一个开国皇帝更是艰难,他不像太子一样有一定的身份,一切都需要个人打拼。唐代,之所以能取得非凡成就,离不开前两位帝王的打拼。他们之间的结交工作充满着血腥,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李渊被迫成了太上皇,尽管如此,但他对唐帝国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被迫退出的他还有一定的热量,那么为什么他不把皇位再抢回来呢?纵观历史便可知晓,其实夺回来并非易事,也非明智的选择。李渊手中缺少重要的军权

李始终没有掌握核心实力


从封建大国来看,一个君王最在意的就是军队的所属权。它有助于自己夺取天下,还可以守护天下,是最能给帝王带来安全感的武器。一个国家的开创者在最初的阶段里,除了安抚民生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归各方面的军权,将其集中在自己手中。

李渊有多个儿子,在天下还没有姓李之前,这些孩子和父亲一起四处征战。特别是李世民,本身具有较高的天赋,才能和品质相结合,使他在每一次任务中都能有比较高的完成度。

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个孩子手中占有的军权占据最大部分,甚至超过自己的父亲。江山是李家人共同打下来的,这样的模式在历史上比较少见,父亲也没有做出防备,认为只要把位置传递给指定的太子就可以了。

但是一切并没有如他计划中的那样实行,世民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经过精心布化之后,他把重要的军权全部集中了自己手中,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手足之情。这个孩子不仅拥有重要的权力,而且所属的将领忠心耿耿,他们是一起出生入死的人,可以时刻捍卫这位新太子的尊严和地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帝王空空躯壳的父亲已经阻挡不住这个孩子前进的脚步了。这个孩子想要继位的决心是简单明了的,而身边除此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2.孩儿威望过大,父亲已失去野心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新的继承者不是一个萌新小白,他有着长期的作战积累,不管是才能还是品行都深得手下人的喜欢。

他的每一步走得稳重且踏实,在做出震惊世人的举动之时,他已经默默地准备了多年,在军中的威望始终保持在最高的水平。所以当他有野心的时候,军中之人对他是信服的,并且愿意支持他完成这项事业。寡不敌众,李渊在此时只能选择听从孩子的安排。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他在位的前期,通过一些有效的举措将一个帝国的帷幕慢慢拉起,为国家的兴盛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他的这些行为得到了国人的支持,即使在退位之后,他之前的策略和布局对时代依然有深深的影响。位置没有坐几年的他,可能有过不甘心,但是他始终没有做出出格的行为。

首先新人君主是自己的亲儿子,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个孩子都有继位的正当理由,即使他的手段比较出奇,但是他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认为伤害那些兄弟是出于自卫。既有权,又有继承的理由,天下人对此是认可的。

如果太上皇在此刻向天下人展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受到世人排挤的可能是他自己。而且他所占的军权并不多,想要完成复辟,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与其如此,倒不如安稳地度过一个晚年。太上皇并非为完全自由之人

1.李渊身边没有可重用的人

自古以来的帝王,想要完成大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知人善用,发挥身边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个目标。李渊想要得到他以前的东西,同样需要可靠人士的帮忙,很多事情只能是自己谋划,但是不能亲自执行。新的帝王并非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他设想过父亲的心思。

特别是在父亲惊慌错愕之时宣布消息之后,他知道父亲心中的那一根刺很难拔掉。为了防止极端的事情发生,新帝王表面上给父亲提供了良好的住所,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际上,他身边的所有亲信,包括服侍的人员,里里外外都换了一批人。太上皇虽然在一个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身边的氛围给他窒息般的难受,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陌生和孤独。外在环境改变了之后,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没有了身边人的帮忙,他心中暗藏的规划将不能实施。那些以前有能力,且对他比较忠心的人,已经被君主想尽一切办法送到了其他地方。君主已经把父亲和外界砌了一道无形的墙,他已经不能和外界保持联系,心中的任何想法都难以实施。

长期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一个迟暮的人心中的火焰已经慢慢地冷却,泯然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父亲。

2.行动被监视,自由被限制

能到太上皇身边工作的人也并非是普通人,他们身上有着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时时刻刻关注这个“主人”的言行,并且及时地汇报给真正的主人。古代是没有监控的,但是只要人手多了起来,全部只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些人肉监视器照样能发挥科技般的功能。

他的一举一动都尽在儿子的掌握当中,面对这样的局势,他即使心中有想法,也会收敛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其小心翼翼的生活,倒不如痛快潇洒地过日子,不过问任何政事,不参与任何工作,真正地过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这样可能更加轻松自在一些。

在太上皇的身份刚刚确立出来的时候,父子之间表面上虽然维持着亲情,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疙瘩难以消除,并且有着一根紧绷的弦。当岁月不断变迁之后,以前萌动的心思已经渐渐消去,父子之间本可以彻底放下戒备,享受正常的父子情。

但是常年的疏离让这份感情只能掩埋在冰冷的外表之下,两人之间交往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多年之后,儿子的实力已经彻底巩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盛世,并且有着牢固的基础,任凭父亲或者其他人怎样行动都无法撼动。李渊有自知之明,放手为明智选择

1.太上皇审时度势,放弃成最优选择

如果说当时儿子闯入寝殿里,逼迫父亲做出另立太子的行为,是父亲在危急关头不得不做的选择,那么后来他退居一线,做回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

这些选择都是在全面衡量之后定下来的,如果有第二条路,那么威胁到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且连李姓的江山也将失去。除了第一种选择之外,其他的道路都会有得不偿失的后果。

在太上皇看来,保全自己的性命,维护李家的大厦是绝佳选择。收敛起光芒和威慑力,也是他最好的选择,他的所有做法在于把损失降到最低。正是由于他的退让,太宗的才华被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出来。

这个儿子就像是一个生下来就被注定要有所成就的人,他一直具备这样的才能。事实证明,他的确给中国留下来了辉煌的一面。这是其他李家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从这一点上看李渊当时的做法是充满智慧的。

2.李渊相信且欣赏儿子实力

太宗即位之后,父亲亲眼看到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变化,它正在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儿子的确是这方面的才能,这是其他孩子甚至老父亲自己都做不到的。在太宗的治理之下,内外展现出稳定的一面,欣欣向荣的面貌让父亲不得不感叹,国家就需要交给儿子这样的人来治理。

父亲一直没有夺回位置的冲动和行为,有一方面在于他真心信任和欣赏这个新君的才能,而且远远超过自己。父亲虽然在治世眼光上有所欠缺,但是他能认清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太宗的不凡。

甘愿退出,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从一点上来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他的忍让铸就了盛世。结语:

在权力的斗争当中,一个父亲愿意退出,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从李家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李渊实际上是一个成功的父亲,特别是后来的不断妥协更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态度。

从大唐所取得的荣耀来看,这个开国者付出了重要的努力,在了解唐代历史后,愈发认为,历史不应该遗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