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少胜多 朱元璋是如何打败陈友谅的

2020年09月20日10:57:52

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也被称为鄱阳湖水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而朱元璋的全面胜利,也决定了大明王朝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鄱阳湖之战被称为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也是中国水战历史中第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大战之前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了旧主徐寿辉,自称为大汉皇帝,定年号大义,并控制了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称帝后的陈友谅,为了解除卧榻之侧的隐患,先后向朱元璋发动了龙湾之战等大小战役数起,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另外一股地方割据巨头张士诚派军围攻了小明王韩林儿最后的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小明王派人向朱元璋求援。小明王韩林儿是当时红巾义军的领袖,是天下义军的精神领袖,同时又考虑到安丰是朱元璋当时的战略基地应天(今江苏南京)的重要屏障,于是朱元璋亲自率军驰援安丰。

洪都之围

同年四月,陈友谅趁着朱元璋救援安丰之时,应天及周边地区兵力空虚,率领号称60万的大军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的守军将领是朱元璋的子侄朱文正,他带领城内的军民浴血抵抗,死守着洪都城。

陈友谅为什么会选择先攻洪都而不是直抵应天呢?

一个原因是应天地处朱元璋势力范围的核心地带,周边虽然兵力空虚,但途中一定也会遇到不小的抵抗;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洪都城位于赣北平原,地处赣江的下游,通过赣江向北经过鄱阳湖可以直接与长江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攻破洪都,朱元璋势力范围的大门就会完全洞开,任由进出。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死守后,洪都一直没有被攻占下来,此时的朱元璋刚刚率部回归应天,但回来的并非是主力部队,主力军当时正在被徐达率领着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朱元璋虽然很想救援洪都,但无奈兵力不足,因此他一面命洪都守军再坚守一个月,一面命徐达立即撤军回归,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而灭之。

同年七月初六,朱元璋亲自率领水军20万,前往救援洪都。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抵达江西湖口(今江西湖口县)。

他一方面派军守住了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部)和南湖嘴(今江西湖口县西北部),以切断陈友谅撤军之路;

同时,又派出一股军队守住武阳渡(今江西南昌东部),来防止陈友谅部队窜逃;

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通过松门(今江西都昌南部)进入鄱阳湖水域,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势。

正在围攻洪都却久攻不下的陈友谅,听闻朱元璋率军前来救援后,即刻撤除了洪都之围,率领号称60万的大军前往鄱阳湖迎战。一场水上的生死决战就此展开。

决战鄱阳湖

七月二十日,朱陈两军在鄱阳湖湖面遭遇,陈军号称60万,而朱军仅有20万,双方的兵力悬殊;而且陈友谅列巨舰成船阵,首尾相连,虽声势浩大但行动不便,朱元璋则以小船居多,小股作战,虽船小帆弱但行动自如。

于是,朱元璋下令各股小队作战时,分层次进攻,远距离使用火器,中距离使用弓弩,近距离再短兵相接。

七月二十一日,徐达率领朱军遵从朱元璋的策略迎战,一直从清晨战到日暮,虽卓有成效,但终因实力悬殊,双方军队各有伤亡,不分伯仲。

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亲率水军迎战,但因为陈友谅军舰巨大,在作战中仰攻不利,始终无法制胜。此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郭兴建议使用火攻,以克制陈友谅军舰首尾相连行动不便的缺点,被欣然采纳。傍晚时分,陈友谅的巨舰被7艘装满火药的小船撞击,一时间火借风势,烧毁了巨舰数百艘,军士也死伤过半。

后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相持阶段,两方军队各有交锋,陈友谅被困在鄱阳湖中,粮草将尽,决定冒死突围出去。

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从南湖嘴突围,想要先入长江再退回到武昌,遭到了朱元璋早早安排的守军截杀;后来又想转走泾江口,却又遭到了此前安排在此地的傅友德守军阻杀,陈友谅在逃亡中也中箭身亡,军队大败。

这次鄱阳湖水战,从七月二十日一直延续到八月二十六日,历时共计37天,此战的历时之长、兵力之足、战船之多、规模之大、战况之烈都是中国水战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编者说

这场水上战役,开创了中国水战历史中第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朱元璋此后的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