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杀死杨国忠,又逼死杨玉环 陈玄礼为什么还能够得到善终

2020年09月22日13:51:36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玄礼能善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欣赏。

“前因”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彻底爆发,这场军事政变迅速让大唐由盛转衰。河朔三镇除安禄山之外,其余节度使均起兵谋逆。他们嘴里说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杨玉环这对奸臣佞贼。可天下大乱之后,四海诸侯并起,其本质还是想推翻李家王朝。在此危难之际,郭子仪挽狂澜于既倒倒,扶大厦之将倾,用了近9年时间平定叛乱。

可悲可叹,彼时的大唐饿殍遍野,家家户户门前挂白幡。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唐玄宗与宰相杨国忠、宠妃杨玉环,以及一干禁军从长安慌不择路的准备逃向巴蜀。行至马嵬坡时,天策军大将军陈玄礼纵容属下斩杀奸相杨国忠,还逼迫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不过安史之乱结束后,陈玄礼跟随唐玄宗回到长安,居然还得到一等公爵封赏,且得以善终而亡。

那么,杨玉环难道不是唐玄宗最爱的宠妾吗?一个小小的禁军统领陈玄礼纵容属下杀死杨国忠,又逼死杨玉环,为何还能得到善终?其实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乃唐玄宗没有将陈玄礼就地正法的重要细节。

“后果”

将时间拨回千年前的唐朝,公元756年,东都洛阳沦陷,眼看着安禄山带着数十万雄兵直逼京师长安。唐玄宗带着内阁、宠妃杨玉环、太子李亨,意欲从陕西省兴平市一路向巴蜀逃窜。行进至马嵬坡时,陈玄礼与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商议——必须要将杨国忠、杨玉环这对兄妹俩就地正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记载:“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随后士兵冲将上去,把杨国忠乱刀砍死,陈玄礼继而再三请求(胁迫)唐玄宗诛杀杨玉环。结果大家也都清楚了,马嵬坡前杨玉环香消玉殒,唐玄宗也是无可奈何。

太子李亨至此与唐玄宗李隆基分道扬镳,年逾古稀的李隆基带着高力士、陈玄礼,一路向西北进发。公元757年,唐玄宗结束了为期近两年的逃亡生活,由成都返回长安。居住于长安外郭东城,春明门内的兴庆宫。

据《旧唐书》所载,回到长安之后,唐玄宗日夜思念杨玉环,他多次希望高力士、李辅国,将杨玉环的遗柩从马嵬坡运往长安,以缓解日思夜想之情,却遭到这两位宦官的拒绝。可是,那位一手杀死宰相杨国忠,又逼死宠妃杨玉环的罪魁元凶陈玄礼却依然活蹦乱跳。唐玄宗之所以对这个“仇人”既往不究,无非也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李隆基识大局

李隆基并非是不明事理之人,公元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彻底剿灭韦后。荣登大宝之后,李隆基设计除掉日渐膨胀的太平公主,无论对内对外,唐玄宗于我国历史上并不算太过昏庸的帝王。然而大家想想:陈玄礼为何要迫使唐玄宗缢死杨贵妃,这一切难道真是陈玄礼一人所为,还是背后另有主使?

原因并不复杂,杨国忠作为天下头号大奸臣,上至百官下至黎民都清楚,安史之乱乃是杨国忠一手促成。杨国忠和杨玉环在当时情境下是非死不可,陈玄礼只不过当了个“传话者”,其幕后主使则是太子李亨。

不少名人大家早已经将安史之乱的细节研究得无比透彻,他们觉得李亨想效仿唐玄宗青年时期的壮举,来一场翻版的唐隆之变。除掉杨国忠等于削去唐玄宗一臂,缢死杨玉环便能彻底击溃这位古稀老人最后心理防线。君不见,杨国忠、杨玉环殒命归天之后,太子李亨立马跑到朔方灵武即位。唐玄宗清楚,想要杨国忠、杨玉环命的人并不是陈玄礼,太子李亨才是其幕后主使。陈玄礼不过是一介武夫,也并非世家门阀之后,这点唐玄宗还是拎得清。

陈玄礼乃李隆基的“救命稻草”

陈玄礼虽官职不显赫,可陈玄礼乃是天策大将军,天策军就是唐玄宗的“私人保镖”,唐玄宗还要倚仗陈玄礼一路庇护,才能安全逃往巴蜀成都。回到长安,朝堂之上早已改换门庭,且李隆基早身边也只有陈玄礼手中这二三百人天策军。

至少唐玄宗活着时,他还要倚仗陈玄礼手中这批人以防万一。风云诡谲的长安,可不是那么好混下去,陈玄礼就是唐玄宗身边为数不多的助力。

杨国忠、杨玉环之死,与唐玄宗也有脱不开的干系。

奸相杨国忠数十年如一日鱼肉百姓,骄奢淫逸,李隆基不可能不清楚。然而唐玄宗需要杨国忠顶在最前方,吸引大家的火力。究其根本,唐玄宗也并非善茬,从50岁之后李隆基便乐不思蜀,每日不想上朝,养了一帮子歌舞伎,寻欢作乐。唐玄宗需要像杨国忠这样的奸相,不仅可以平衡朝堂之争,还可以将杨国忠当成最坚实的挡箭牌。加之安史之乱的爆发,李隆基也要负60%以上的责任。当安史之乱彻底来临之际,唐玄宗也必须要拿出雷霆手腕。挡了这么多箭,挨了这么多刀的杨国忠终于没有利用价值了。

性命攸关之际,即使是宠妃杨玉环也没有什么不可舍弃的。与其说陈玄礼是逼迫唐玄宗杀掉杨氏兄妹,倒不如说唐玄宗被这二人推波助澜完成了此事。

“总结”

以下是《旧唐书》两段截取。

嗜饮博,数丐贷于人,无行检,不为姻族齿。年三十从蜀军,以屯优当迁,节度使张宥恶其人,笞屈之,然卒以优为新都尉。罢去,益困,蜀大豪鲜于仲通颇资给之。久之,调扶风尉,不得志。”

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以为:“...昔林甫虽擅权,群臣有不谘宰相辄奏事者,则托以他事阴中伤之,犹不敢明令百司奏事皆先白宰相也。陛下傥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载闻而恨之,奏真卿诽谤;乙未,贬峡州别驾。

笔者虽未有从史料中找到杨国忠和唐玄宗不和的记载,这两段《旧唐书》的节选已经明确告诉后人:唐玄宗非常清楚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立即追究杨国忠的罪过。唐玄宗正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杨玉环成为李隆基最为结实的挡箭牌。将他们二人推出去,便能让唐玄宗与安史之乱摆脱干系。

综合以上几点,唐玄宗没有必要对忠心耿耿的陈玄礼痛下杀手。一来,回到长安之后,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为数不多的既战力。二来陈玄礼顶多算是个帮凶,真正想要杨国忠、杨玉环性命的则是太子李亨,还有其他一干宦官。可是,死掉两个挡箭牌对唐玄宗又有何大影响呢?

参考文献:唐书、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