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逆袭成宋朝开国皇帝的?

2020年09月22日18:37:0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公元947年的六月,刘知远入主中原,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五代十国有一点情况还不错,就是新的朝廷不会嫌弃前朝的官员,刘知远还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干活的,都可以原职留任,其他人的职位也不变,所以赵弘殷又回到了禁军队伍中了。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已经二十一岁了,在他面前已经有三个朝代更替,五个皇帝的轮换。他们家也是过得如履薄冰,这种动乱的年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要命的是赵匡胤整天游手好闲,没有给家中创造经济,甚至受到自家妹妹的轻视,赵匡胤受不了这种窝囊气,决定离家出走。身为男子汉大丈夫,绝对不能在家混吃等死,跟个二世祖一样。于是赵匡胤决定出去参军,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像父亲一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于是,赵匡胤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途,赵匡胤南下的第一站是随州,这里的刺史叫董宗本,是他父亲的好朋友。董宗本念及旧情,便给赵匡胤安排了个差事。赵匡胤这个人为人豪爽,又精通武艺,很快就赢得了这边人的呼声,但是此时麻烦也随之而来。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就不爽了,他可是这边出了名的公子哥,现在赵匡胤把他的风头全抢了,自家地盘上让一个外人潇洒,那他的脸往哪放啊。

所以之后董遵诲就经常挑他的刺,联合一帮人排挤他,赵匡胤没办法,像他这样的人最受不了有小人在背后捅刀子了,但是背后的小人又不能揍,每天过的是寝食难安,最后想想还是走吧,于是赵匡胤在随州待了半年就撤了,来到了第二站复州(湖北天门市)。想想武官应该很豁达吧。事实也是如此,武官没那么多花心思,赵匡胤这家伙小时候很调皮,整天无所事事,跟个混吃等死的官二代一样。王彦超知道这家伙的事迹,所以不太想留他。于是便摆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了赵匡胤,在上最后一道菜的时候,托盘里面放了十贯铜钱。赵匡胤也很知趣,世态炎凉,拿了钱就走了。

赵匡胤遭受到社会的鞭打后,瞬间也失去的奋斗的目标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陷入了迷茫。据一些不正规的记载,赵匡胤拿了钱之后,离开了复州。在路过一个集镇的时候,路边有个赌场吸引了他的注意,于是他有点手痒痒,拿着手中的几贯钱过去凑凑热闹。

谁知道他的手气那么好,把把都赢,正当他满载要走的时候,当地的黑势力就不放过他了,一帮人眼红了,于是一拥而上,把他给按倒,一阵拳打脚踢后,拿着钱就扬长而去了。虽说赵匡胤练过武,但是一拳难挡四手,无招胜有招啊。这下好了,不但赢得钱没了,自己的老本也被抢的一干二净。

但是这点小挫折并没有击溃赵匡胤的斗志,虽然裤兜比脸还干净,赵匡胤还是饿着肚子一路向北,这一路上经常露宿街头,有时候饿的眼冒金星。相传有一天一个寺庙的老和尚在睡觉,突然听见外面菜地里传来稀稀碎碎的声音。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菜地里的菜可是这个老和尚的命根子啊,于是老和尚立马翻身坐起,拿着一个微弱的灯火过去查看,突然就听见一声"哎哟",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在那里大口的啃着菜地里的莴苣,这个人就说赵匡胤。曾经的赵匡胤好歹也是京城里的官二代,哪成想出来一趟,不但没有找到工作,还落到没有饭吃的地步。

这一段段悲惨的经历基本都是民间传言,正史里是没有记载的,但是赵匡胤历练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不断的磨炼,赵匡胤也算是成长了,完全褪去在京城那种官二代的痞气。再来说一说当时的背景,在赵匡胤磨炼的期间,国家也发生了动荡。刘知远带来的一帮人都不是个东西,全国百姓的生活不但没能得到改善,而且还变本加厉。刘知远自从称帝建立后汉之后,一帮跟着他的人从此摇身一变身居高位了,此时此刻这帮家伙不是想着好好管理这个国家,而是绞尽脑汁想去挣得钱财,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比如说当时的宰相就定了个政策,如果小偷一旦抓获,那他的全家以及邻居就一块砍头。就好比你在家开开心心的打着lol,忽然有人闯进来说你邻居偷了东西,要把你给砍了,你是什么心情。还有什么上厕所,上街乞讨,都得交税,家里死了人不给钱的话,就不让你把棺材运出城埋葬。就这样变态的折腾下,后汉的统治还算牢靠,因为朝廷重视军队建设,所以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就这么被压迫着。

公元948年,只当了一年皇帝的刘知远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叫刘承祐继位,是为汉隐帝。五代时期武将的地位比文官大,文官基本都是拍马屁的。一个年轻小伙当皇帝,下面立马肯定会有人不服,不过一般很多人都是闷在心里,你别来惹我就行。但是就有三个愣头青非常愤慨,分别是河东、永兴、凤翔三个节度使,这三人不但敢想,还直接扯旗要跟刘承佑干。刘承佑见有人跳出来要造反,于是就命令郭威前去平乱,郭威此时掌管枢密使,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