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禁投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各诸侯也是求贤若渴,所以才有了名人贤士与诸侯之间有了“和则留,不合则去”的默契,人才流动异常频繁。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相互兼并,人才流动再次进入一个频繁时期,或者说,此时的文臣武将,投降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比如曹魏集团,除了曹氏、夏侯氏等元老之外,其他名将都是投降而来,张辽原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是袁绍的手下,徐晃是杨奉的手下;再如蜀汉集团,黄忠和魏延都是刘表部将,严颜、法正、黄权等都是刘璋旧臣;再如孙吴集团,太史慈是刘瑶手下,甘宁是黄盖手下,等等。
然而,这些投降的人,并没有被世人所不齿,并且还依然受到礼遇,得到重用。但是,有些人却没有这么幸运,比如于禁,回到曹魏之后,被曹丕一幅画羞辱而死。投降孙吴集团的糜芳也是如此,受到吴人的鄙视,糜芳与虞翻乘船相遇,虞翻厉声呵斥: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言以蔽之。群雄并起时投降那叫择主而事,天下鼎定之后投降那叫二臣贼子。
赤壁之战之后,各路诸侯消失殆尽,魏蜀吴基本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在此之前,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各方势力走马灯似的轮换,或崛起,或消失,人才流动非常的大,所以,不会有人对投降的人不齿。天下三分之后,君臣职分已定,此时投降对方,必将被认为二臣贼子。于禁、糜芳等人,都是三国鼎立后投降敌国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关于名望的问题,无论张辽、徐晃、张郃,还是魏延、太史慈、甘宁等人,他们投降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并且对于前主侍奉时间并不长,但是于禁和糜芳不同,已经成名成腕,此时再投降,明显有亏气节。
于禁,追随曹操三十余年,五子良将之一,屡立战功,也是深受曹操恩遇,已经被深深打上了烙印。糜芳也是一样,与哥哥糜兰,原为徐州富商,在刘备最为潦倒之时资助他,属于蜀汉集团的原始股东,在刘备入住益州之后,其兄糜兰被拜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待遇在众臣之间也是最高的,所以,作为弟弟的糜芳投降的孙吴,不是二臣贼子是什么?只不过孙权出于政治考虑,礼遇糜芳,但是却难以堵住悠悠众口,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