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七月初四,正值酷暑,天气非常炎热,可是紫禁城内却传来众人的哭声,声震阙廷。原来明朝的近百位官员没有上班,而是选择“罢工”,他们来到紫禁城文华殿的门前,跪地放声痛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一个身份特殊女人争取她应有的名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这位女人就是明英宗的皇后钱氏!钱皇后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贤惠的皇位,土木堡之变后,她日夜为英宗祈祷,导致一条腿受伤,由于日夜哭泣,哭瞎了一只眼。虽然钱皇后没有子嗣,但明英宗依然对她很好,并没有像他的父皇明宣宗那样,因为皇后无子就将其废黜。成化四年六月,已经是皇太后的钱氏病死,终年43岁。
钱皇后虽然无子,但毕竟是明英宗的结发妻子,而且没有被废,应该以皇太后的礼节安葬,并且要与明英宗合葬。可是有一个人却不同意,她就是明英宗的贵妃、明宪宗的生母周太后。所以钱皇后刚死,明宪宗就派太监夏时、怀恩去内阁商议丧葬事宜。当时的内阁大臣并不是皇帝的应声虫,他们要捍卫钱皇后的名分!
内阁首辅彭时当即表示,“合葬裕陵,主祔庙,定礼也”,言外之意,这是祖宗的制度,没什么可以讨论的地方。明宪宗并不甘心,第二天亲自召见内阁辅臣,彭时的回答与昨天一样。明宪宗为难地说道:“朕岂不知,虑他日妨母后耳。”彭时回答道:“皇上孝事两宫,圣德彰闻。礼之所合,孝之所归也。”
其他辅臣也纷纷支持彭时,搞得气氛一度很尴尬。过了一会,明宪宗才说:“不从命尚得为孝耶!”意思是说,我不听母亲(指生母周太后)的话,算是孝敬么!其实,不让钱皇后合葬,全是周太后的意思,她想自己百年之后与英宗合葬。其实,明英宗临死前就已经下过圣旨,“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
最后彭时提议,将钱皇后“合葬裕陵左,而虚右以待周太后”,彭时的意见得到了朝中百官的支持,他们也认为“今梓宫当合葬裕陵,主当祔庙,此不易之礼”。对于这个方案,周太后仍不满意,在她的压力之下,明宪宗直接下发中旨,要求为钱皇后重新选择安葬之地,这下激怒了朝中百官!
七月初四这天,147位朝中官员没有上班,直接来到紫禁城内的文华门外,跪地痛哭,从已时(上午9-11点)一直哭到申时(下午3点-5点)。期间,明宪宗曾派太监传旨,让众人散去,百官叩头,“不得旨不敢退”。到最后,周太后、明宪宗没有再坚持,同意按照彭时的方案,至此百官才山呼万岁而退。
这场礼议之争虽然百官取得了胜利,但周太后并不甘心,她暗中捣鬼,命令负责监督施工的太监将钱皇后与明英宗墓室中间的隧道堵死,而将自己与英宗墓室的隧道修的十分宽敞。弘治十七年(1504年),周太后病死,明孝宗在查看陵寝图纸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碍于风水问题,没有重新打开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