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死后,他的头颅为何在齐国?真相是什么?

2020年12月01日08:13:36

庞涓死后,为什么头颅留在了在齐国?其实,“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是,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怎么才能百战百胜?如果让孙膑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变幻多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切诡谋都是围绕着声东击西服务的。

公元前353年,魏赵之战已进行到白热化,此时,齐威王决定站在赵国这边。齐威王打算让孙膑会会魏军,便想将其任命为主将。谁知,孙膑非常有自知之明地说道:“大王,我是个残疾人,如果,担任主帅恐怕难以服众,还是让德高望重的田大人统帅三军吧。”

齐威王表示认同,便将田忌任命为主将,孙膑担任军师出谋划策。田忌对孙膑说:“老弟,魏赵两国已经打了一年了,我们的动作可得快点,再慢几天没准邯郸就沦陷了。”孙膑则说:“大哥,这时两军正打得火热,如果我们插手,势必会两败俱伤。不如,我们避其锋芒,声东击西进攻魏国,攻其不备,岂不美哉?”

此时,魏军主力皆在邯郸战场上,国内留守的尽是些老弱病残,如果,齐军直插魏国老巢,魏军势必回防,赵国之危可解。田忌深表认同,立即将大军派往大梁。此时庞涓在邯郸大占上风,突然听说后院起火,连忙调兵回国救援。当魏军主力抵达桂陵时,被孙膑安插在此地的伏兵杀得丢盔弃甲,魏军损失惨重。

魏军元气大伤,十几年不敢轻举妄动。公元前341年,已恢复国力的魏国再次挑起战火,由庞涓率领十万魏军远征韩国。

此时,韩王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找孙膑拿主意,孙膑说道:“大王,此时韩国和魏国刚刚开战,魏军势头正盛,如果,我们草率进攻,不就像是在替韩国挡刀子一样吗?我们不妨静观其变,先通知韩国我们会救援,坚定韩军的信心,随,后等双方的消耗战打得差不多时,我们再来蹚浑水。届时,不但我们能轻而易举地取胜,还能收获美名。”

于是,齐威王派使者通知韩国:“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韩国仗着有齐威王撑腰,与魏军奋力作战,连吃了五场败仗。这时韩王已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再次遣使造访齐国,并许诺如果援军赶到,今后韩国愿以齐国马首是瞻,齐威王这才派出田忌孙膑。两人心照不宣,仍套用围魏救赵的法子,直接偷袭大梁。庞涓听说后院再度起火,连忙撤军回防。

魏国在十几年前吃了大亏,如今,见齐军再度来袭,魏王怒不可遏,号召全国所有武装力量与齐国决一死战。听说这次魏军要动真格的,孙膑对田忌说道:“魏国民风彪悍,魏军瞧不起齐人,觉得齐人是一群胆小怕事的家伙。我们作为指挥官,必须顺着敌人的思维,引导他们走歪路。庞涓与小弟师出同门,学的是一路兵法,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设下陷阱等他来钻。”

就这样,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立马安营挖灶,起初每天挖十万个灶,后来,缩减为五万个,最后,又缩减成两万个。魏国的探子将这一情报汇报给庞涓,庞涓大喜道:“原来齐国人果然是废物,才来到魏国几天,便自损过半。此时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为了收割齐军,庞涓亲率一队骑兵精锐追击。

庞涓追击途中来到一处深谷,谷道狭窄异常。庞涓不以为然,仍让士兵依次通过,谁知在山谷中被齐军设下的路障所阻。庞涓来到路障前亲自查看,只见一根木头上清楚地刻着:“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心道不妙,连忙下令撤退。可惜,为时已晚,早就埋伏在山谷两旁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一队齐兵则从魏军的来路掩杀过来,将庞涓的军队堵死在谷口中。

前有路障,后有追兵,庞涓自知必死,仰天长叹道:“没想到我竟栽在竖子的手上!”语毕,把刀自刎。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孙膑来到师兄的尸体前,会说什么呢?没准他会忙不迭地浅饮薄酒,似笑非笑地说:“师兄啊,你借走我一双腿,却还了我一条命,你真是太够意思了,不愧是我的同门师兄!”

对于庞涓的下场,各类史料众说纷纭。

比如:在1972年山东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记载,早在公元前351年那场桂陵之战中,庞涓就已沦为孙膑的阶下囚。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后面的故事是否发生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庞涓落到孙膑手里,能够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庞涓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办事处将军头村东。庞涓因常年征韩伐赵、讨楚抗齐,致使树敌众多,以至于魏惠王下令厚葬不久,陵墓即被偷掘毁坏,暴尸荒野。因首级在齐国,孙膑为其在淄川留仙湖另立了碑文,保存至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