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力割据一方的公孙瓒那,为什么会在群雄角逐中提前出局?

2020年12月03日09:21:06

说到公孙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说到公孙瓒这个人有多么的厉害的想必大家也都是很清楚的,当然了这个也比较的有意思了,最开始的时候也真的是声音很大,在打袁绍的时候那个一个厉害啊,但是最后就速度的败亡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虽然最终只有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脱颖而出,但是在他们之前,还有很多强大的诸侯。例如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曾敢于称帝的袁术;只身出逃能让董卓忌惮的袁绍等。只不过,这兄弟二人,一人擅自称帝,一人好谋无决,最终在群雄角逐中,提前出局。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提前出局的诸侯,他曾与袁绍交锋,也曾庇护刘备,却败亡的非常迅速。这个人是谁呢?

他不是别人,正是公孙瓒。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人氏,因为他母亲地位较低,所以他在自己的家族中并不受重视。不过不受家族重视的孩子,并不代表一事无能,公孙瓒“有仪容,大音声”,也就是仪表堂堂,因此他受到了太守刘君的赏识,并成为了刘太守的女婿。在这期间,他不但师从名士卢植,还与刘备情同兄弟,被刘备以兄事之。之后,他被举为孝廉,成为了辽东属国的长史,曾在一次巡边的时候,仅率数十骑,与数百鲜卑骑兵交锋,“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也就是说他损失了一半的属下,也干掉了对方一半的属下。这虽然是一半换一半,却是几十人与几百人的区别,由此可见他的骁勇。

从此之后,他开始威震辽东,不但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即白马义从,专门抗击异族,还拿下了幽州,成为了一方诸侯,刘备在最初的时候,就一直寄他之篱下。按理说,这样一个骁勇的人物,有地盘,有能力,有兵马,应该能够在诸侯争霸中分一杯羹才对,可是公元199年,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还没有形成之时,他便“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了,败亡非常迅速。有那么多的资本,他为什么会迅速的失败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没有足够的人才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任何一方诸侯想要成事,都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支持,正是因为这样,刘备才甘愿三顾茅庐,曹操才提倡唯才是举,孙权才会对甘宁这样的恶霸、潘璋这样的无赖委以重任。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诸侯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是公孙瓒麾下,可用之人非常少,比较著名的大将只有赵云和田豫,顶尖谋士更是一个也没有,也就是说,他虽然有兵力,有地盘,却无人可用。这种情况,想要成事,非常困难。

二、公孙瓒不懂用人

其实不管是田豫,还是赵云,都是智勇双全的人物,如果他能够知人善任,倒也不至于败得如此快。毕竟赵云汉水之战的战绩,令人侧目;田豫为曹操守北疆,可威震当地。可是公孙瓒并无知人之明,赵云和田豫基本上相当于明珠暗投了——《三国志·赵云传》记载:“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也就是说,赵云在公孙瓒麾下的时候,仅仅负责掌管骑兵,连一员将领都算不上。而田豫有大才,公孙瓒却仅让他担任东州令,将其埋没。除此之外,《三国志》中还提到,他被朝廷封为前将军之后,开始变得蛮横,只记得别人的过失,而忘掉别人的好处,陷害了很多人——“瓒遂骄矜持,记过忘善,多所贼害”。这样一个人,就算手下有足够的人才,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三、腹背受敌

除此之外,公孙瓒迅速败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地盘幽州,临近北疆,长期受到异族的侵扰,而他不懂得恩威并施,安抚对方,反而与异族誓死不休,与此同时,袁绍的势力也一直想置他于死地。不管是骁勇的鲜卑骑兵,还是强大的袁绍势力,都对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他在这种腹背受敌的状况下,想要生存下去本就艰难,再加上上述两点原因,怎么可能不败亡呢?

四、袁绍之计谋

当然了,前面提到的几点,都是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有这些问题在,他的败亡是必然的,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就是袁绍军的计谋。据记载,当初他在袁绍的攻击之下,退到易京固守。他命人挖了很多条战壕,又在战壕的包围内堆起了五六丈高的土堆,在上面建立了高楼,并于其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这一固守策略果然抵挡了袁绍数年。袁绍无计可施,只能选择包围。

这个时候,公孙瓒自己沉不住气了,他先派儿子去找黑山贼求援,又想突围而出。后来在属下的劝说下,他选择了留守,并传信给自己的儿子,想与援军里应外合。因为信件上写明了暗合和起兵时间,这封信又落到了袁绍手中,所以袁绍假装援兵,诱公孙瓒出城,打了一场伏击战。之后又通过挖地道的方式,破坏了公孙瓒的防御,使公孙瓒意识到了自己的必败之势,于是公孙瓒杀尽妻子,并自尽。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公孙瓒原本是一方诸侯,曾威震辽东,却在群雄角逐中早早出局,这既与客观条件有关,例如人才不足、腹背受敌等;也与他本身的性格弱点有关,例如不能用人。不过导致他最终败亡的直接原因,还是袁军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