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皇后王氏是什么结局?唐朝仅做了半天的皇后

2020年12月08日18:04:07

昭德皇后王氏是什么结局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昭德皇后王氏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德宗李适的皇后,王氏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是秘书监王遇,秘书监主要是负责掌管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管理国家图书馆的干部。官虽不大,但属于“国”字头,所以王氏是名副其实的官门贵女。

王氏是在李适做奉节郡王期间嫁进皇家李家的,并于上元元年生下皇子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

正常的情况下,王氏嫁进郡王府的生活应该就是逛逛街shopping一下、约个闺蜜喝喝下午茶(唐朝风气比较开放,女子可以外出,甚至可以参加饮宴,与男子同席),或者在府里上演个宅斗剧什么的,然后嗑着瓜子翘个二郎腿,坐看皇位争夺的云起云落。如果一个幸运,李适PK胜出,那将来很可能混个宠妃或皇后当当。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比较调皮,它经常不按常理出牌,谁叫王氏嫁进皇室李家时恰逢其运势不佳呢。

李适出生于唐玄宗年间,是唐玄宗的嫡重孙。李适的青少年时期,生活过得稍微坎坷了点。十四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李适跟着皇室大部队逃往蜀地。

既然是逃命,人员自然要精简,李适的生母沈氏被留在了京城,此后沈氏失踪,李适成了没妈的孩子(寻找生母成为李适后来日子里一直没有间断的重要工作,但直到他驾崩,沈氏还是音讯全无)。

逃亡路上也不太平,李适的爷爷,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亨暗中策划禁军将士搞了个兵变,杀了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兵变直接导致李亨和玄宗父子二人分道扬镳,玄宗去了蜀地,李亨跑去灵武当了皇帝。

李亨登基后,组织各方军事力量积极平叛,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适和父亲李豫都参与了平叛工作,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中流砥柱。李豫死后,李适登基,是为德宗,册封王氏为淑妃,这是仅次于皇后的职位。

史书上关于王氏的记录文字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资料分析,李适和王氏的婚后感情应该很好,李适少年失母,自安史之乱开始,他过得就不是锦衣玉食、天下太平的日子。

李适曾先后做过奉节郡王、鲁王,后来挂职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叛乱的收尾工作。如果说李适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那么王氏就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那朵白莲花。

王氏虽然只是淑妃,但后宫无后,淑妃已然是最高职位了,对于王淑妃来说,她也算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身边有宠爱自己的德宗,膝下有爱子李诵,一切似乎都尽如人意。

但我又要说,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顽皮,它总是不让人那么如意,谁叫王氏嫁了个性格和行动都很矛盾的皇帝丈夫呢。

李适在历史上是个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的皇帝,李适的父亲代宗,是由宦官拥立登基的,所以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适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李适在登基称帝的当月就把暗怀异图的宦官刘忠翼赐死。

李适在位早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如果按照这个势头继续下去,李适真的可能改写唐朝历史。

可惜李适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又决定了他没办法搞出唐朝中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和他的原生家庭以及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李适是个疑心比较重、很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在位26年,一共用了35个宰相,平均每个宰相在位时间不足一年。

宰相这种高管变动得都如此频繁,就更不要提其他岗位了。这说明了李适对高级官员的不完全信任,也直接导致了他在位期间的所有执政方针都无法彻底贯彻执行,唐朝中兴只能成为美丽的梦想。

李适认为正是由于节度使雄踞一方,藩镇力量强大才导致了安史之乱,所以他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但由于朝廷频繁的人事变动,政治根基不稳,李适的武力削藩反倒给自己带来了“奉天之难”。公元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李适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

李适跌跌爬爬地逃到奉天后,等他缓过神来准备下诏平叛的时候,突然发现,玉玺忘记带了(我真是汗啊)。

话说李适十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太爷爷唐玄宗逃亡,按理说逃亡经验应该比较丰富。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他出逃,居然把玉玺给忘了。(写到这的时候,我真是捉急的想爬进电脑穿越回去拿棒子敲他一顿,你个猪头三,当官丢印的我见过,当皇帝丢玉玺的你真是独一份啊)

玉玺几乎等同于皇帝的身份证、发布旨意号令天下的信物。可以这样假设一下,当时的环境,如果玉玺不小心落到了哪个手握兵权的人手中,万一这个人又恰好心怀不轨,然后随便抓一个姓李的做傀儡皇帝,天下就没李适什么事了。

好在还有不糊涂的,关键时刻王淑妃出手了,她拿出那个在逃亡路上一直紧紧抱在怀里的包袱,将包裹里的玉玺交给李适。李适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一个劲拉着王淑妃的手唤爱卿。

正是由于王氏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让德宗在狼狈流亡之际,还能继续发号施令,指挥各路人马平定叛军。鉴于王氏的细心和殊功,唐德宗对她更加宠爱。

流亡期间,王氏怀孕了,但这个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叛军围城,城中粮食早已用光,皇帝只能吃糠咽菜,就更不要提一个妃子了。城外硝烟弥漫,城内缺吃少穿,对一个孕妇来说,基本的静养和营养都无法保证。怀胎十月,王氏生下一个公主,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加上流亡期间未能好好休养、营养也跟不上,还动不动被叛军惊吓,王氏病倒了。

后来叛军被平定,德宗顺利返回长安。平乱的大臣自然论功行赏,王氏也是有功之人,当然也该给与奖励,德宗属意册立王氏为皇后,但王氏的身体一直未见好转,所以册立皇后一事就一拖再拖。王氏的病医了两年也未见起色,身体每况愈下,李适眼见爱妻如此,也是心痛万分。

为了感念王氏危难时不离不弃和勇护玉玺的功劳,也为了给王氏冲喜,李适决定不等了,马上举办封后大典。

公元786年,唐德宗李适宣布册立王淑妃为皇后,册封大典隆重无比,百官朝贺。病榻上的王氏挣扎着起来,被人搀扶着勉强完成了加冕大礼,加冕大礼刚刚落下帷幕,当天王皇后就撒手人寰了,她成为唐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仅仅只有半天。

王皇后死后,李适悲痛不已,为其素服七日。后来,李适命人撰写《昭德皇后庙乐章》,作为一个文采不错的皇帝,他对这份事关爱妻的文稿要求极高,经过几番修改最终才定稿。可见,李适对红颜薄命的王皇后的情深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