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阅读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世民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不仅霸占弟媳齐王妃,还想立其为后,就是为了向那些怂恿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表示不满,通过此事来恶心恶心他们。
虽然齐王妃确实体态丰盈,姿色绝佳,任何男人都会对其动心。
但是李世民并非常人,不会不知道霸占弟媳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然而他还是这么做了,其中必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有些人说李世民之所以霸占齐王妃就是好色,还有一些人说他这是有政治考量,
这些解释都太肤浅了,我就问一句,为什么他没对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出手?
郑家的势力也很强的,值得联姻拉拢,而且郑氏也是个尤物。
回到正题,这一系列惨剧的源头,还要从李渊说起。
虽然现在在《新唐书》《旧唐书》中,李渊的形象非常无能,不过这些史料很可能是被李世民篡改的,在更早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是个英明果断之主。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渊观察了好久形势,决定起兵争雄。
起兵初期,人才不足,连李渊自己有时都需要亲上战阵,作为长子的李建成就更不用说了。
而李建成也没有让李渊失望。先是攻打西河城,约束部下令行禁止,最后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得到西河城。
接着又配合李渊智败霍邑守将宋老生,夺得霍邑。
然后,李建成又指挥了阻击屈突通的战斗。
就连长安城都是李建成带人打下来的。
此时的李建成才是李渊军中当之无愧的军神。
不久后大唐建国,定都长安。此时的李渊,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而这乱世变数太多,应该提前选定接班人,而李建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不仅在一系列战斗中表现得有勇有谋,而且有最年长,剩下几个弟弟都太小了。
当时的李世民还没20岁,难当大任,更小的李元吉更不用考虑。
而李渊选定太子,可不是要一个守成之君。
他那时候心里可没数,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平定天下。
万一自己大业未成,需要一个成熟稳重且有勇有谋的继承人来继续自己的未竟之功。
所以李渊在大唐建国后,为唐朝的政治格局定下了基调。
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留在长安,协助自己处理政务,比如后勤、处理文书什么的,这是在实践中培养他快速成长,确保万一自己归西了,李建成能立刻接手政务。
另外两个儿子则在外带兵,拱卫中央。当时是乱世,兵权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最好,而最值得信赖的当然是血亲了。
趁着自己健在,让他们多参与战事,提高威望,这样万一自己不在了,李建成兄弟三人依然能牢牢掌握住李唐的最高权利,李唐迟早可以一统天下。
当然,这样安排,其中也有互相制衡的目的。
毕竟李建成这个太子没有兵权,让李世民和李元吉同时带兵,互相制约,就能避免其中一人仗着兵权逼宫,威胁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而李建成虽然是太子,有很大权力,但是不依靠自己这个当爹的,就无法压制住2个弟弟,也就避免了杨广登基时的惨剧发生。
可惜李渊的剧本虽然设计的精妙,奈何演员们的演技参差不齐,演着演着剧本就乱套了。
李渊设计好剧本后,就开始安排他的几个儿子。
李建成当太子辅政,这个前面提到了。
李元吉年纪小,阅历少,就让他带兵守住山西那块,抵御刘武周和宋金刚。
山西是李渊的发源地,对于李唐政权的意义很大,守住了是大功一件。
而李世民是当时三个儿子里除了李建成以外最能带兵打仗的,就派他出去攻城略地。
一开始李世民被派去攻打薛举,李世民由于战斗经验也不是很多,一开始输了,还被俘获好几员大将。
也是李世民运气好,薛举本来准备乘机率军攻打长安的,结果半路上病逝了。
薛举一死,他的军队也就乱了。李世民乘机消灭了薛举的西秦势力。
到这里一切都还是按照李渊的剧本发展的。
接下来就开始出问题了。不过问题不在李世民这边,而是出在李元吉身上。
李元吉毕竟还是太嫩了,抵挡不住刘武周和宋金刚,把整个山西地盘都给丢了。
李渊这下慌了,山西可是他老李家的发源地,李唐的很多官员、将领,老家都在山西,其重要性不亚于都城长安。
李渊对山西势在必得,于是将刚打过胜仗的李世民部队调往山西,
李世民趁着灭国之势,势如破竹,一举收复了山西。
我怀疑当时李渊是想让李世民先去消耗敌军,然后再让李建成去捡漏的,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李世民一个人就搞定了,没有李建成什么事了。
这下李渊头疼了,因为李世民的军功一下子太大了,无论是在军中还是朝中的威望都直逼太子李建成,这样下去他的剧本会演不下去的。
这时候李渊做了一件事,就是杀了刘文静。
刘文静是李渊起兵时的重要谋臣,帮李渊下定决心起兵的就是刘文静。
但是在李世民攻打薛举期间,是在李世民帐下参赞军务,算半个李世民的人。
李渊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刘文静给杀了,为什么是随便找个理由呢?为了做个李世民看的,理由太合理的话怕他看不懂。
李渊这是在敲打李世民,别看你军功大,但是我才是皇帝,我立的太子是李建成,不是你李世民,别有什么妄想。
李世民当时对太子之位有没有想法?没有人知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渊的意思他能明白,而且刘文静被杀这口气他也硬是咽下了。
然而事情还没完,后来李世民又亲率大军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势力一起消灭了,这又是天大的功劳。
李渊这下头更大了,当初封赏太大方了,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但是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不封赏会让下面的人觉得朝廷待人不公。
而且李渊也觉得愧对儿子,尤其这个儿子还很优秀。
可惜李渊早已安排好李建成当太子,李建成才干也不差,而且没有犯错,废立太子是不可能的。
思来想去,李渊为李世民定制了一个叫天策上将的官职,位于所有武官之上,当然这个就是听着好听。
但是最关键的是,允许李世民开府,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
之前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那都是朝廷的人,都是完成朝廷的任务临时分配到李世民手下的而已。
虽然有些人觉得李世民不错,看好他。但是大家都知道,李渊立的太子是李建成,他们不会上李世民的船的。
但是开府后就不一样了,李世民终于可以搭建起一支自己的队伍,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出谋划策都不再缺人。
而且这些人忠于的不是李唐王朝,而是他李世民。
这大概是李渊此生最失策的地方,在此之前,李世民就算窥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此之后,李世民就算没打李建成位置的主意,他也要去争这个位置。
为什么?因为这些天策府幕僚有自己的政治诉求,他们因为是李世民的人,想要升官封爵走朝廷那套流程是有瓶颈的。
李渊和李建成都会压制他们,甚至会拿他们开刀警告李世民。所以如果他们想出将入相,李世民必须当皇帝。
还有就是,李世民当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李建成的位置了,一旦李建成登基,必定打击李世民势力。
李世民是他弟弟,活命问题不大,大不了做个闲散王爷。
但是天策府这些李世民的心腹能有好下场?很可能是死路一条。
所以无论是为了身家性命还是功名前程,他们都必然不断怂恿李世民去争这个皇位。
换成你是李世民,你身边的人整天和你说你这么大功劳,皇位应该是你的,你也会心动的。
到这里,一切已经开始脱离李渊的控制了。
后来发生的杨文干叛乱,就极有可能是这群天策府幕僚策划的。
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人,当时任庆州都督。
而李渊当时正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在仁智宫避暑,李建成则留守长安处理政务。
有一天,有两个人跑到仁智宫,向李渊报告李建成要他们运送一批盔甲给杨文干,怕是图谋不轨。
李渊一听,非常重视,毕竟当时庆州距离仁智宫并不远。
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先把李建成叫来问话再说。
李建成自然矢口否认,李渊当然是愿意相信太子的。
就派李世民带兵去平叛,结果刚走到一半就传来消息称杨文干被自己手下干掉了。
而这事最后的处理结果很诡异,李渊没有惩罚李建成,也没有封赏李世民,不仅把李建成的手下处理了,还处理了李世民的手下。
现在细想一下,整件事情太匪夷所思了。
你见过这么不靠谱的造反吗?造反前先不远万里运盔甲,他庆州会没盔甲?
而且如果要造反,运盔甲的人必定是心腹之人,怎么可能随便找几个靠不住的人?
最后还把自己告了,这几个人八成是卧底吧。
还有就是李渊的处理结果,既没有惩罚李建成,也没有封赏李世民,处理李建成的人正常,但是处理李世民的人又是为何?
这么多不合理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一切都是李世民这一方导演的一出戏。
而且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天策府的幕僚私自安排的。
毕竟李建成和李世民那都是久经战争、文韬武略样样在行,都不会设计这样漏洞百出的剧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世民的人也被处理的原因。
不过这只是我们剥丝抽茧分析的结论,如果此事为真,史书也不会详细记载。
所以李世民开天策府后,他就被那群天策府幕僚簇拥着不得不去争这个皇位。
后来的宣武门之变,必然也是他们帮李世民下的决心。
当时,鉴于李世民势大,为了让事情的发展符合自己当初的剧本。
李渊将李世民天策府的幕僚一个个调往各地,以此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经过心腹幕僚们长年累月的煽动,不愿看到自己的势力土崩瓦解,李世民决定狗急跳墙发动玄武门之变。
我们要知道,玄武门之变那是骨肉相残的惨剧。
一旦做了,李世民就难以再享受亲情了。
所以李世民是很难下决心的,他最后能下定决心,天策府幕僚必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此一役,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杀了他们的儿子,然后逼宫要求李渊传位给自己。
当他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后,心中必然有失去亲情的失落感。
以及由此而滋生的对于那些天策府幕僚的怨恨之情。
李世民毕竟是胸怀天下的大人物,不可能为此去打击报复这些心腹,毕竟他们也是为自己出谋划策。
但是做点事情恶心下他们总是可以的,这样也能发泄下心中的不快。
而他的做法就是让李元吉的齐王妃做了自己的女人,后来甚至想让她做皇后。
皇后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选择齐王妃的目的很明显。
就是想让那些功臣们看看,他们当初扳倒的齐王的女人,现在却骑到他们头上了。好恶心恶心这些功臣。
甚至后来,齐王妃还替李世民生下一子,李世民将此子也过继给了李元吉,当做其遗孤抚养,可见他是念旧情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一方面肯定是李世民和齐王妃你情我愿。
据石书记在,李元吉长的很丑,他母亲都不待见他。加上性格暴躁,齐王妃肯定不喜欢他。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齐王妃又渴望爱情。在李元吉死后,他遇到了李世民。
婀娜多姿且渴望爱情的齐王妃就这样和李世民走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估计则是因为齐王妃没有孩子。
毕竟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杀了,虽然郑氏和杨氏(齐王妃)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不至于为夫报仇,但是会不会为亲生骨肉报仇就不好说了。
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得到了皇位,但是也失去了亲情。
虽然他和李建成因为太子之位存在矛盾,但是只要李建成登基。他们兄弟的关系还是能修复的。
李世民也是人,也会渴望亲情,这些功臣使得它失去了亲情,他想作协报复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宠幸弟媳齐王妃,正是他人性的表现,这使得我们看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另一面。
只可惜李世民只能在梦中寻找他的亲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