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就做到一郡太守,薛悌凭借的是什么?

2020年12月17日23:06:29

对于三国爱好者来说,陈寿的《三国志》可以说是一本让人又爱又恨的书。作为一名作风严谨的史学家,陈寿选材精审,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十分准确;但也就是因为他删选史料的标准太过严格,导致《三国志》一书过于简约,尤其是对于一些知名人物来说,他们的列传简直精简到了能让爱好者们失望的地步。感兴趣的读者和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历史上地位并不低的人甚至都没有被陈寿专门立传。比方说朱灵本是魏军众将之中仅次于五子良将的最佳第六人,但他的生平却只在五子的列传中被提到只言片语;季汉的陈祗本是继蒋琬、费祎之后总览朝政的大人物,但却只是作为纵容黄皓乱政的反面典型被记在了董允传里。

而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薛悌则是一个完全活在其他人传记里的人物,我们至少要翻看其他四五个人的列传才能整理出他的生平事迹。

一、守护兖州的有功之臣

薛悌大约是174年左右出生,原本出身低微,很早就加入曹操麾下。他第一次登场是在《程昱传》里。

最初曹操在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曹操的父亲曹嵩搬迁到徐州避祸。194年,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跟,又与徐州牧陶谦交战,曹嵩就带着家眷辎重去兖州投奔儿子。曹操派出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父亲,但没等应劭赶到,曹嵩就被陶谦的追兵所杀。

盛怒之下的曹操发兵攻打徐州。留守在兖州的张邈、陈宫等人趁机勾结四处游荡的吕布,在后方发起叛乱。一时间兖州的大多数郡县都响应叛军,曹操只剩下由心腹夏侯惇、荀彧等人守卫的三个县城。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谋士程昱主动请缨,他游走于三座县城,说服当地的官员坚定信心,帮助他们巩固城防,并及时切断交通要道,成功地保全了这三个县城,保住了反攻叛军的根据地。而在程昱奔走谋划的过程中,薛悌也作为他的副手出了不少力。

195年,曹操大破叛军,张邈被杀,吕布、陈宫一起亡命徐州。重新夺回兖州之后,曹操重赏有功之臣。之前的泰山太守应劭因为没能接到陶谦,害怕被曹操问罪就逃去投奔袁绍,曹操就让薛悌做了泰山太守。这一年薛悌才只有22岁,以这样的年纪就执掌一郡绝对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二、力不从心的泰山太守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陈矫传》和《高堂隆传》中看到薛悌成为太守之后的事迹。陈矫本是广陵太守陈登手下的功曹,这个在历史上留下"元龙高卧"典故的陈登是个自视甚高的人物,陈矫却恨得陈登的敬重,可见他虽然身份不高却也是个出众的人物。

有一次薛悌见到因为公务途经泰山的陈矫,两人一见如故结成好友,薛悌还跟陈矫开玩笑说:"我这个两千石大员与你这个小吏交朋友,不就像邻国的国君屈尊陪同臣下一起游玩一样吗?"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薛悌虽然贵为郡守,却没什么架子,他也不是很看重自己的官位,甚至还能拿这个开玩笑。

可能也就是因为薛悌有这种自轻的态度,在他身边的同僚中也有人看不起他。有一次薛悌和郡里的督军争论起来,督军说急了,就直接叫出薛悌的名字,在东汉时期这可以说是很不尊重对方的做法,薛悌倒是不以为意,但当时担任督邮的高堂隆怒不可遏,按着腰间的佩剑站出来叱责督军的无礼行为,督军吓得脸色都变了,薛悌也吓得站起来劝高堂隆消了气。

除了在年龄和资历上与一郡之长的身份不太匹配之外,薛悌的能力与性格恐怕也难以管理泰山郡。因为泰山在当时是以民风彪悍而闻名的地区,横行青徐一带的臧霸、孙观、尹礼、吴敦等将领都是靠着泰山的流民打出了各自的名堂,要管理好这样一片土地,必须安排勇略出众的铁腕人物才行。

因此很快曹操就改派吕虔来担任泰山太守,吕虔带着自己的部曲赶赴泰山,恩威并施,收复了几十个山头的匪徒,又整编其中的精锐与各地的流寇打了几十仗,彻底打出了泰山兵的威名。吕虔取得的这些功绩薛悌是万万做不来的。

三、督调三军的合肥护军

薛悌的名字再一次出现是在《张辽传》中了。215年,曹操集中兵力西征汉中张鲁,此时留守在东线重镇合肥的只有乐进、张辽、李典三将率领的7000人。孙权果然抓住这个时机起兵10万人进攻合肥。

薛悌这个时候在合肥担任护军——上面提到的三员曹将的私人感情都不太好,薛悌这个护军就是负责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保证三人可以协同作战的。曹操在西征张鲁前曾经交给薛悌一封教令,用来指导三将抗击孙权守卫合肥的作战方略。

孙权兵临城下,薛悌也对三将呈上了教令:"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张辽从教令中悟出了曹操是要他们抢先出击挫动吴军的锐气,于是与李典一起选出精锐八百人,直接突袭孙权的本阵,逼迫孙权逃到山上结阵自保,又在吴军的合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从容退回城内。

这一阵杀得吴人夺气,坚定了魏军坚守城池的信心。吴军攻城十几天后,士气更加低落,只能无奈撤退,结果在撤退过程中孙权亲自断后,又遭到张辽等人的追击,全靠甘宁凌统拼死保护才脱离险境。

这一场被称为"第二次合肥之战"的战争魏军虽然大获全胜,但胜得确实也十分凶险,魏军仅有孤城一座人马7000,假如没有张辽的神勇,很可能就会败在10万吴军手里,届时薛悌也难逃灭顶之灾。

在这以后,薛悌终于被调回后方,历任魏军太守、尚书令等职务,不过他此时反而是接替陈矫的职务——当年那个被他嘲笑是小吏的人早就已经爬到比他更高的位置上去了。

结语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薛悌的人生,他以20出头的年纪为曹操立下大功,因此在22岁就做了太守,但是在做太守的时候遭人轻视,并且在不久后就被撤换,后来长期被派到最危险的前线。而就在他在一线摸爬滚打的那段时间里,当年职务比他低很多的小吏陈矫早就已经爬到他头上去了。

实际上薛悌也不可谓不优秀,在《世说新语》里,薛悌被评价为:"忠贞练事,为世吏表"。至于他后来比不过陈矫也只能说陈矫确实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对其赞赏有加,最后取得超过薛悌的成就也是在情理之中。

薛悌和陈矫原本交友时就是不问各自的身份,倾心相交,对陈矫后来能取得比自己更高的成就,想来薛悌的内心也是喜悦多过嫉妒的吧。这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也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一段佳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