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时期的财政到底有多崩溃?要求军队自给自足

2020年12月22日00:03:35

明朝崇祯时期的财政到底有多崩溃?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末年,由于财政收入太低,朝廷没钱,居然常常连军饷也发不起,导致边军经常闹兵变。卢象升、孙传庭等受崇祯之命组建军队,去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朝廷就给了一点初始资金,之后也是连军饷都不给,卢象升、孙传庭也算是牛人,两人都采取屯田的方法,先让军队自给自足,再去剿匪。而那些不屯田的军队,因为没有军饷而化身劫匪,四处虏掠百姓,例如左良玉、贺人龙等,朝廷还要依靠这些流氓兵剿匪,却不知道他们比李自成、张献忠还狠。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派人与崇祯帝议和,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别的条件暂且不说,光是犒军银百万崇祯都拿不出来。北京城破,崇祯自杀。李自成开始搜刮大明国库,结果所获不多,李自成就把目光投向那些明朝大臣身上,开始对这些大臣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居然搞到了7000多万两银子。举个很讽刺的例子,当时曾经当过内阁首辅的陈演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囚禁,主动交出四万两白银,被刘宗敏释放,结果四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把陈演给杀了,陈演四万两白银只让他多活四天。

明年末年,朝廷财政不堪,朝廷没钱,百姓四处选反,也没钱,那么钱都到哪去了呢?上面的例子就告诉我们,明朝不是没钱,而是钱都在那些官绅手中。

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很多,而明朝财政崩塌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明朝的财务收入正逐年减少

1.明代的田税确实不高,长期实行的是低税率。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朝的田税仅3%左右的税率,即三十税一,与我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这个税率实在是太低了,税率低只带来了国家收入的减少,而并未惠及民众,因为大多数土地是掌握在地主土豪手中。地主豪族的剥削使得低税率意义不大,反而造成了国用不足,后来崇祯年间屡为财政问题所困。

2.士绅不纳粮,明朝的免税集团太大了。大多数皇亲贵族都享受朝廷的免税政策,尤其是朝廷为了鼓励科举,对考上科举的进士、举人进行免税或减税,几百年积累下来,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纳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免税集团大多属于统治阶级,他们利用自己手里的政治资源做庇护,通过不同的手段夺取百姓的土地,举例说一下,例如一个百姓要纳三十税一的田税,但如果他把自己的土地卖给了免税集团,这样这个百姓就成了免税集团的佃户,他只需向免税集团交纳四十税一。大家明白了吧?这个百姓需要交的税少了,免税集团又不需要交税,所以这对于百姓和免税集团都是好事,唯一利益受损的是朝廷,本应由朝廷收的税被免税集团收走了。百姓不明白的是,土地没了,就等于没了根。对于朝廷而言,太多的农民失去土地会形成安全隐患。

3.商税太少。明朝自成立以来就对商业活动并不十分支持,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多种原因朝廷禁海了,这对还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朝是非常不利的,萌芽都被掐断了。

明朝军费太高

1.卫所制度。朱元璋效仿隋唐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所制度”,给军户土地,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当兵作战。但到了明朝末年,“卫所制度”被破坏,军户变多,土地少,而且各级官员贪腐严重,军户竟无法自给自足,甚至还需要朝廷补贴。更重要的是,“卫所制度”下的军户由于缺乏训练,根本就没有形成战斗力,战时却不堪一击。

2.地方军队也由朝廷来养。明朝对地方军队缺乏信任,严格控制地方自己征税养兵,导致朝廷需要承担全国军队的费用。

3.打仗耗费钱粮。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军队没有战斗力,打仗屡战屡败,越是战败,打仗的成本就越高,朝廷就越没钱养兵,形成恶性循环。

其它财政负担太多

1.明朝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并没有废都,而是成为留都,建有完善的官制设和卫所,白白花掉朝庭大量钱财。这点与其它朝代不同,汉朝、唐朝都有留都或陪都,但大多都有其名而没有其实。

2.明朝对皇亲国戚分封各种官爵,不种田也不做官,只是吸食老百姓的脂油骨髓。

3.货币政策。自明朝建立以来,明朝过度使用银两而废弃铜钱。随着铜钱废弃,银子单独通行,明朝又缺银,银就愈加昂贵,货物反而就愈加低贱,办理漕粮折银就愈加困难。官绅家族乘低贱时收进,等到昂贵时卖出。这种政策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使明朝的财富加速流向官绅家族。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到,明朝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统治阶级对国家的掠夺和对百姓的剥削造成的,而这个统治阶级除了皇族之外,还是官绅家族,百姓努力生产只为了养活他们。在明朝20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和百姓的财富逐渐地流向这些不事生产的皇族和官绅家族,大明和百姓变穷了,皇族和官绅家族却变富了,然后大明也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