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是如何错失掉商鞅和孙膑这两位人才的?

2021年01月01日18:58:40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魏惠王是如何错失掉商鞅和孙膑这两位人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国“轮番称霸”的过程,也是英雄和人才崛起的过程,枭雄称霸之路无不是重用了一位或者几位“能臣贤将”,说到底就是用对了人才,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人才是发展的永久命题。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人的名字与两个国家的称霸之路息息相关,那就是商鞅与孙膑,丝毫不夸张的说,秦国和齐国的霸业离开这二人,足以可见商鞅和孙膑的个人能力的超大能量。

商鞅和孙膑可谓求之不得,但是在这两位人才都曾出现在魏惠王(也称梁惠王)面前,但是这位自大的魏惠王既看不起商鞅,又忽视孙膑,最终导致在鼎盛时期的魏国开始逐渐衰落。

1、魏惠王错失商鞅

先来看看魏惠王与商鞅的缘分:公孙痤建议“商鞅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可担任国相,主公若不重用,必须杀掉商鞅,以防投奔别国”。

商鞅最早在魏国侍奉国相公孙痤,担任中庶子(战国时掌管公族事务的官),公孙痤老早就发现商鞅是个人才,可担任国相,能够帮助魏惠王治理国家,公孙痤同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若不用商鞅,必须杀掉他,不让他投奔别国”,可见当时的公孙痤深知商鞅的才能,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魏惠王对于商鞅,既没有用,也没有杀,足以见得他并没把商鞅看到眼里。

可惜的是,公孙痤在给魏惠王举荐商鞅的时候,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魏惠王因此没有听信他的建议,同时魏惠王并没有看得起商鞅,既没有用,也没有杀,任由一个人才流向他国,就是这个魏惠王不以为然的人才,后来带领秦国变法改革,为秦国的强大奠定基础。

2、魏惠王忽视孙膑

在魏国巅峰鼎盛时期继位的魏惠王,似乎显得更加骄傲自大,不仅没把商鞅看到眼里,就连孙膑这样的奇才也视而不见。

众所周知,庞涓和孙膑是师兄弟,两人都师从鬼谷子,由于庞涓心里明白自己才能不如孙膑,担心孙膑威胁到自己,因此迫害孙膑致残,当时身为一国之君的魏惠王竟然对于庞涓迫害孙膑视而不见,全然不知其中利害,最终导致孙膑被齐国使者接到齐国。

孙膑回到齐国,励精图治,两次战役击败庞涓,魏国从此衰败。

孙膑入齐后,通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击败庞涓,击败魏国,庞涓死后,魏国军事实力极具下降,这也是导致魏国衰败的直接原因。魏惠王因此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错失两个人才,魏惠王的下场因不重视人才时就开始了。

人才脸上不会写着“人才”俩字,人才常有,伯乐不常有!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企业,人才济济才能迎来大发展,掌舵者只有拥有尊重人才、发掘人才的意识,才能带领一个机构走向远方,在现实中很多企业被“可怕的中层”把控人才上升的通道,人才岂能不另有所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