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攻打东吴时,诸葛亮为何不出面劝阻?

2021年01月02日05:34:21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不见诸葛亮出面劝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情缘阅读小编告诉你。

关羽之死,刘备冲冠一怒攻打东吴,无人能够阻拦。蜀吴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没有赢家,倒是北方虎视眈眈的曹魏喜闻乐见。这场战争的不可避免之处在于,荆州那个火药桶早晚会爆炸。以关羽的性子,鲁肃为大局考量尚可以忍让,换上陆逊和吕蒙,两国不掐起来才怪。

刘备伐吴显然是严重失策,但史书并未提及诸葛亮出面劝阻。那么诸葛亮对此究竟是什么态度呢?我认为他当然是反对,但无力阻止。

一、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的话可以表明态度

首先,我们看看夷陵之战刘备败退永安,诸葛亮说了什么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这是《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痛心疾首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阻止主上东征。

诸葛亮的战略一向是联吴抗曹,他岂能不知东征的危害,不论胜败,都形同内讧。问题是东吴杀死了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关张三人生死与共的誓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此仇怎能不报。这时候的诸葛亮虽然已是丞相,却无法让刘备回心转意。

诸葛亮为什么说法正可以阻止这件事呢?因为法正的确是刘备眼前的头号红人。诸葛亮虽然提出了隆中对的目标,占据荆州、益州,三分天下,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人物是法正。若没有法正的投诚,刘备取得益州还得再等等。

法正剧照

诸葛亮还说,如果法正没死,即使不能阻止刘备东征,至少也不会发生夷陵惨败。这句话中满是诸葛亮的沉痛之情。

二、诸葛亮在战前不见得没有说话

《三国志》记载,刘备决定亲征之时,有两个人出面劝阻,一是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任何一个政权都免不了山头林立,赵云虽然功劳很大,却一直不能融入关、张的圈子,反而还被他们厌恶。刘备哪里能听得进赵云的话,没有治他的罪就算不错了。

另一个人就因劝谏刘备出征被治罪,蜀地名士秦宓(mì)。如果刘备对赵云这样的大功臣直言劝谏还能够忍忍的话,秦宓就没有如此待遇了。他当即被丢进大牢,直到刘禅继承君位,才获得赦免。

连赵云和秦宓都深知伐吴不可,诸葛亮能不懂得这道理吗。前文说了,这与他的战略背道而驰。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为此发声反对呢?史料《蜀中广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荆州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央视老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从“群臣多谏”来看,秦宓被下狱,可能是刘备厌烦劝谏的人太多,采取了震慑措施。诸葛亮极有可能是表达过反对意见的,《三国志》对此语焉不详而已。

三、古代大咖对此事的看法

诸葛亮因其才能和“鞠躬尽瘁”的品质,在后世圈粉不计其数。许多历史名人都很敬慕诸葛武侯,唐朝诗圣杜甫是其中之一。杜甫有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最后一句,是说诸葛亮对刘备东征之败抱恨终生。

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谈到此事,着笔甚多。其中说到,“(诸葛)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而“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

王夫之这段话指出,诸葛亮竭力维持吴蜀交好、联手抗曹的苦心孤诣,只有东吴的鲁肃明了。而后人谈起蜀国君臣关系,首推刘备与诸葛亮,实际上两人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至少法正的话语权就超过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