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权,最后控制了曹魏朝廷。
曹爽真的是个无能之辈吗?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自的特点。
曹爽的父亲叫曹真,在三国时期也是著名的大将,多次和蜀汉作战。曹真是曹家的宗亲,他的父亲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将领,有一次在招募士兵时被当地官员杀了。曹真成了孤儿,曹操看他可怜,于是将他收养为义子。由于曹真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所以关系非同一般。在曹丕当皇帝时,曹真就当上了大将军,可谓是宠信非常。
我们再来看司马懿,他是士族出身,祖上十几代都在汉朝做官,可谓是显赫已久。司马懿从小学习儒家文化经典,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了熟于心。他的理想基本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保持一致。
从出身上来看,曹家属于寒族,司马家属于士族,二者本来没什么太大关系。可偏偏是东汉末年的一场黄巾起义,揭开了寒族和士族将近百年的斗争史。
黄巾起义发生后,东汉中央政府因为腐败无能,无力镇压起义,于是下令地方州郡扩军平乱。于是各地的豪杰纷纷崛起割剧一方,原来的士族豪杰以坞堡为基地来维护自已的利益,他们推举袁绍为主公,主要范围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士族豪杰之外,寒族的势力也在逐渐崛起,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曹操。由于黄巾起义的主要战场在豫、青、䆓、徐等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和山东,而且后来董卓乱京城也同样是这些地区。河南山东地区的士族势力受到的打击很大,东汉朝廷也成了流亡政府。曹操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在黄巾起义后期,青州的黄巾军主力并没有被镇压,而是投降了曹操,曹操选出其中身强力壮者组成了青州兵。
青州兵实行父子相继的制度,还是军屯的主力,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曹操壮大势力的主要依靠力量。曹操还逐渐收拢各地游民,给他们土地进行耕作,人口增长迅速。在政治方面,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做官。
曹操的势力不断上升,大大威胁到了士族原有的势力。由于士族势力的衰落,袁绍统治下的不少百姓也纷纷投向曹操。袁绍对此肯定不能容忍,对曹操发动了进攻,最后官渡一战大败。之后,曹操用了十年时间平定了河北,从此寒族取得了对世族的压倒性胜利。可是胜利不是永久不变的。曹操在统一北方,朝廷基本稳定之后,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到朝廷做官。此时的人才标准就不能只是"唯才是举"了,而是需要有治国才能和有文化的人,士族在方面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当然,曹操和士族的矛盾也非常严重,他杀害了孔融,逼死了荀彧。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士族势力的扩大。可以想象,士族的人才们在袁绍这颗曾经的大树倒下之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到了曹操的集团中,真是何其怪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操死后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青州兵消失了。原因在于,青州兵在投靠曹操之前就是一支高度自组织化的军队,他们父子相继,而且实行屯田自给,结成了独立的体系,非常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兵。这也决定了青州兵只可能听曹操一个人的命令。曹操死后,青州兵以天下将乱为由散去,根本不服从其他人包括曹丕的领导。
青州兵的离去使曹魏政权失去了一去重要的支撑力量。此时,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旧将也逐渐凋零,包括张辽徐晃等人。曹丕就不得不重新起用新的将领去组织军队,于是就任命了曹真为大将军,去掌握军权。
曹丕对待士族的态度就和曹操完全不一样了。他在位时,士族进入朝廷做官的人不断增多,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正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保障了士族的利益。在曹丕在位时,司马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堪比萧何。
曹丕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子曹睿安排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曹真作为大将军,掌握军权,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士族的代表。此时曹魏的老臣已经基本去世,士族几乎占据了整个文官集团。后来,曹家宗室中能用的武将也越来越少,只好起用司马懿带兵打仗。士族的手伸向了军队。这一段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精彩的描写。后来曹真去世,曹魏朝廷里再也没有人的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比,军队中也出现了很多想要追随司马懿的人,士族又向最高权力迈出了一步。曹睿死后,只能继续延用父亲曹丕的托孤之法,让曹真的儿子曹爽担任大将军,和司马懿共同抚政。可是,此时的曹爽已经途有其名,威望和资历远远不够了。
曹爽也不是个一般的人,他非常清楚司马懿在朝廷的影响力。于是他让司马懿担任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权力。曹爽心里明白,要想真正掌握大权,就不能用世族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同盟。他要组织起自己的班底来抗衡士族。可这是一件几乎比登天还难的事。从史实上看,曹爽提拔的人大多数是自己的兄弟和虚浮不实的名士,如何晏、邓飏、李胜等人。这些人在朝内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们个个都没有威望和实际的行政能力,自然不能服众,人们都怨声载道。曹爽掌握曹魏的权力十年,他能做的就是控制各个要害部门,排斥司马懿,稳固自己的地位。可是士族还是不买他的账。于是曹爽尽量去控制皇帝,皇帝,将太后和小皇帝分离。他自己的饮食车马服饰都来效仿皇帝,企图通过这种看似荒唐的举动来震慑群臣,但还是于事无补。
最后终于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装病骗过了曹爽。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祭祀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并以太后的名义下旨捉拿曹爽。
接下来又发生了令人争议的一幕,那就是司马桓范骑马飞奔向曹爽报信。桓范给曹爽提议护送皇帝到许昌,以皇帝名义下旨各地军队讨伐司马懿。曹爽思考再三没有采纳,最后还是向司马懿认罪了。很多人都说曹爽是因为懦弱才做出这种白痴决定。本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曹爽心里很明白,现在无论是朝廷内部还是军队都被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掏空了。曹家宗室已经无人可用,即使到了许昌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反抗会加快自己灭亡的步伐。他心里可能还是认为投降后还有一丝存活的幻想。可没想到,时间不长就被处死。
可以说,曹爽是曹魏政权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宗室。在曹魏宗室人才凋落的时候,又通过各种看似荒唐的方式苦苦挣扎了十年,也算是对得起魏武帝曹操了吧。从大的背景来看,曹爽的失败也意味着士族最终战胜了寒族,重新回到了统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