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薛仁杲,是怎么成为李世民的手下败将的?

2020年07月06日18:26:18

大家好,我是情缘阅读小编,说起李世民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隋朝末年,金城郡(今甘肃兰州)有名的豪绅薛举趁着天下大乱,隋朝无力西向之机,占据郡邑,叛隋起兵。之后,又登基称秦帝,都上邦(今天水)。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占长安不久,薛举便大兵东向,被年轻的李世民率兵击败。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又发兵与唐争夺泾州(今甘肃泾川),李渊仓促点将迎战薛举,李世民亲自出征,成为这次大战的指挥官。李世民自晋阳起兵以后,一直是李渊的得力助手,尽管年轻但很有才华,但真正独立指挥大战役,这对李世民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次战争能否取胜,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年轻气盛的李世民,仰仗着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就没把薛举放在眼里,他意气风发,得意洋洋率大军西进,终于在七月与薛举的铁甲骑兵在高塘相遇。顷刻间两军阵前狼烟四起,尘土滚滚,战事一触即发。年轻的李世民看到薛举尽是铁甲骑兵,知道敌方一定是后方供养不济,意在速战速决针对这一情况,他下令坚壁清野,不论敌方怎样叫阵,就是不出,想以此来拖垮敌军。这种策略无疑是很高明的。它切中了敌方的要害。如果真这样拖下去,薛举必败无疑。

然而事态的发展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偶然的失误也许会导致全盘皆输,这点李世民始料不及就在双方正要开战的关键时刻,李世民突然染疾,且病得很厉害,终日昏睡不醒。战端未开,主帅病倒,这无疑对唐军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为了战事,李世民只好把指挥大权交给了行军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刘殷二人见李世民病重,不想把战事拖得太久,竞违背了李世民坚壁不出的教令,没有利用秦军的弱点,急于求战,又恃众轻敌,防备不严,仓促出兵,正中秦军下怀。结果被薛举的铁骑兵断了后路,唐军进退维谷,前后受敌。

躺在床上的李世民闻听大惊,忙修书责备刘、殷二人,但为时已晚,在浅水原双军交战,唐军大败,士兵损失十之六七,大将刘弘基、慕容罗、李安远等人被俘。李世民闻听惨败,声泪俱下,又怕薛举乘胜追来,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返回长安。薛举攻取高塘,正欲饮马长安时,忽然病危,只好下令撒退,这次惨败给年轻气盛的李世民从头到脚泼了一身冷水,使他头脑清醒起来不久,薛举病死,薛仁杲继位,居于析塘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整顿兵马,准备再与唐军交战。而唐军经过短时间修数之后,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再度由李世民出山,兵临高塘誓与薛家兵决一高下。薛仁呆也派大将宗罗眼领兵拒战这次战斗李世民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依然坚壁不出,按兵不动,任凭秦军怎样骂阵,怎样挑战,李世民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面对秦军的器张,唐朝官兵沉不住气,纷纷请缨上阵。李世民对诸将指陈利害,说:“我军刚败,士气还不高,敌军因胜而骄傲,一定会小看我们,激我们出战我们坚壁不出,大可挫挫他们的威风。等到秦军士气低落,然后再冲杀出去,就可一举打败他们,这才是万全之策。”并再下令:如果谁再请战,格杀无论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六十余天,秦军就支持不住了粮草供养不上,将士有厌战之心,许多士兵开了小差,秦内史令翟长孙率部投降,薛仁杲的妹夫钟俱仇也投降唐朝。秦军大有众叛亲离之势李世民摸清了秦军的形势,认为出击的时机已经到来,派行军总管梁实率一支军队在浅水原扎营。诱秦军来攻,扼据险要,坚守不出,同时又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布阵,大战宗罗联。正当双方激战之际,李世民又率一队人马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夹击秦军,宗罗阵势大乱,在唐朝官员里外夹攻之下,秦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李世民乘胜派兵进攻析塘城。不可一世的薛仁杲在唐军的围攻中,走投无路,率众投降,终于成为李世的阶下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