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时,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陪同诸葛亮一起?

2020年07月06日18:31:56

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古诗有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不为过,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形象都接近完人,文治武功,无所不能。除了治国带兵非常有手腕外,他的个人道德修养更是毫无挑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无数人感动与敬佩。那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为什么刘备每次出征,不都带在身边呢,理由其实很简单,按照当时所处的局势不同,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诸葛亮,毕竟他仍旧是个凡人,没有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能力,只能待在最适合且最需要他的地方。

其实自从刘备四十六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就非常仰赖诸葛亮。这从之前对待徐庶的态度中也能看出,打拼了大半辈子的刘备对人才极度渴求。更何况遇见诸葛亮这么个全才,刘备恨不能大大小小什么事都先问过一遍诸葛亮再做决定。可能大多数人对于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的疑问都来自于著名的夷陵之战,此战背景特殊,蜀汉的第二号人物,军事上的一把手,刘备的好兄弟关羽,刚因东吴的背盟而死,而被刘备视为克复中原的重要战略地区的荆州也丢失了,这两点对蜀国来讲极其致命。荆州的丢失使得蜀汉不得不放弃原先从襄樊北伐的战略转走山路崎岖的祁山;而关羽的死亡,更像一把尖刀狠狠插进了刘备的心脏。尽管此时的最优解是与东吴议和,但对当时的刘备来说,只有复仇是他唯一的想法。那既然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为什么刘备不让平时最依赖的诸葛亮随军同行呢?

首先,诸葛亮作为一个眼光长远,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不可能看不见此时蜀汉倾尽全力大举伐吴存在的极大隐患。这样一个有损国家长远利益的举动是必然遭到诸葛亮的反对的,但曾经"老谋深算"的刘备此时已经彻底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砍下孙权的脑袋为义弟报仇,他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谏言。如果他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保不准诸葛亮又在他耳边天天劝谏,与其这样,倒不如将诸葛亮留在大后方。

第二点,相较于前线的作战部队,有人坐镇后方保证国内稳定以及粮草的持续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萧何之于刘邦,若不是每场战斗的背后都有萧何保证大军的军需给养和后方安定,那刘邦一旦在正面战场上输给项羽,就很难保证其后方不乱。只有前线与后方之间相互配合好,才能在屡战屡败后也能有最终击败项羽的垓下之围。所以,既然刘备已经带了张飞这样的猛将,那么相比于指挥前线部队,留在成都坐镇后方是只能托付于诸葛亮的重要任务。一旦前线战事不利,还能有诸葛亮收拾烂摊子,稳定军心。

第三点,刘备自身的军事能力也极为不俗,到夷陵之战爆发时,刘备已经年逾花甲,他这一生几乎都在戎马中度过,而且能在那样的乱世中白手起家坚持到最后,这也说明,刘备本身并非泛泛之辈 。再加上为义弟复仇的激动情绪刺激着刘备,所以想亲手打败东吴以祭奠关羽的那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夷陵之战中,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刘备最终并没有将诸葛亮带在身边。

除夷陵之战外,刘备入川的过程中也没有带诸葛亮,其实原因也很好解释,并不是刘备不想带,实在是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诸葛亮。当时正值赤壁大战结束没多久,荆州刚借来也是不打算还的,虽然有关羽统领荆州的军务,但还必须留一个对荆州熟悉的本土人士来管理荆州,安抚百姓,治理永远比占领更加重要。但这个人还必须是被荆州的本土士族所承认的人,诸葛亮的岳父黄丞彦在荆州也算是德高望重,认识不少当地的世家大族。他的叔叔也曾在荆州任官,所以诸葛亮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安抚荆州的最佳人选。

刘备之所以带庞统入川,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时是庞统提出,相比于荆州,益州更能成为蜀汉今后的复国之本,夺取益州对蜀汉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诸葛亮也早就提出过类似的战略方针,但庞统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战略计划,所以权衡之下,入川更适合带的是庞统而非诸葛亮。

从刘备与诸葛亮相识到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与信任都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夺取荆州南部后刘备独创了一个军师中郎将的职位给诸葛亮,也就赋予了他监管三军的权力与职责,这足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程度,但无奈的是诸葛亮只有一个,而大汉想要复兴,需要的却远不止一个诸葛亮。或许在白帝城弥留的那一刻,刘备也在想,若是将诸葛亮带在身边,一切是否会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