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交代的四件事是什么?诸葛亮弄明白了三件事

2020年07月06日18:38:07

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东征讨伐东吴孙权,惨败于夷陵。他逃回白帝城后,憋气加窝火,从此一病不起,一年之后(公元223年)病重,交代后事,他一共交代了四件事,诸葛亮弄明白了三件事,只有一件事情没有听明白。

那么刘备到底交代了哪四件事?诸葛亮又是听明白了哪几件事呢?哪件事没听明白?

第一件事:刘备交代诸葛亮,如果刘禅能辅佐便辅佐,不能了就取而代之。

古代,开国君主中道而亡,而新君年幼,所谓“主少国疑”,顾命大臣喧宾夺主,架空小皇帝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权臣在掌握朝政大权之后,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甚至改朝换代。如曹魏的司马懿父子三人,东吴权臣诸葛恪、孙峻等人。

刘备在临终前,也有这样的担忧,他于是将话挑明,以退为进,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啊,你的才能超过曹魏皇帝曹丕十倍,如果你成为蜀汉一国之君,肯定能够安邦定国,灭魏吞吴,统一三国也不是什么难事。”诸葛亮听了之后,十分不解。

刘备又继续说道:“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那你就去辅佐,如果刘禅实在不争气,那你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听了之后,惶恐不安,跪拜道:“我一定竭尽全力,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说实话,刘备白帝城托孤,从内心真的愿意将自己一生打拼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诸葛亮吗?应该不会。他这番话,多半应该是试探,试探诸葛亮是否有不臣之心。如果诸葛亮应对不当,或许会有杀身之祸。诸葛亮对这一切也心知肚明,听明白了刘备交代的第一件事的用意,应对得当,化解了危机。

第二件事:刘备交代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备在试探完诸葛亮之后,还不放心,又下旨意,让太子刘禅认丞相诸葛亮为“相父”,对待诸葛亮,如同对他一样。刘备主动让儿子刘禅认诸葛亮为“父亲”,如同双保险,加深了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试想,诸葛亮已经是刘禅的“父亲”,对于儿子的江山能不尽心尽力吗?

对于刘备交代的第二件事,诸葛亮也听明白了,并欣然接受刘禅这个“儿子”。此后,

“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兢兢业业工作,而刘禅只需要在年终主持一下祭祀之类的事情即可。

第三件事:刘备交代诸葛亮,让他和李严共同辅佐刘禅,复兴汉室江山。

刘备征讨东吴失败,回到白帝城,住进永安宫,没有回到成都。他在白帝城任命名不见经传的李严为尚书令,传达刘备圣旨。从此,李严官运亨通,从一个普通的官员一跃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大臣。

刘备在病危时,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一同接受遗诏,辅佐刘禅。他还任命李严为中都护,掌管军队,留镇永安。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前往成都辅佐刘禅。

《三国志》中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从这里可知,刘备遗命令李严驻扎永安城,第一个用意是防备东吴趁虚而入;第二个用意是防备诸葛亮,牵制诸葛亮,避免诸葛亮坐大,架空刘禅,威胁到刘禅。

对于这两个用意,诸葛亮都听明白了,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最后更是将李严罢免,独掌朝政,使复兴汉室缺少这么一个得力助手。虽然诸葛亮除掉碍手碍脚的李严,也大权在握,但是他没有成为像司马懿那样的权臣,而是恪尽职守,辅佐后主刘禅。

第四件事:刘备交代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托孤时,托付的一般都是大事,其中却有这么一件小事。他对诸葛亮说道:“马良的弟弟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丞相以后要注意点。”《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但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重用马谡为参军,每逢战事,马谡都高谈阔论,颇有一番见解,如征讨南中提出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的战略。他对马谡非常器重,在第一次北伐之战中,违重拔谡为先锋,让其守军事要地街亭。马谡第一次独自掌兵,瞬间露馅,被张郃击败,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功亏一篑。

在刘备托孤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时,他没有听明白这句话是何意,直到马谡丢失街亭才恍然大悟。

刘备白帝城托孤,一共交代了以上四件事,其中第一件、第二件、第三件诸葛亮都听明白了,也弄清楚了,只有第四件马谡不可重用这一件事情,诸葛亮没有听明白,最后丢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丢失了恢复汉室江山的最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