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文正。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个朝代的末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英雄豪杰,来推翻上一个朝代。元朝末年时,诸雄并起,战乱不断,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朱元璋能在战乱中崛起并最终当了皇帝,靠的就是手底下有诸多猛将,其中徐达、常遇春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良帅。
朱元璋手下将领众多,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擅长攻伐的将领,要说守城的本领,这位将领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便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政在洪都之战中,以2万兵甲挡住陈友谅60万大军,自此朱文正一战成名,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长兄之子,花花公子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长兄朱兴隆之子,朱兴隆死得早,朱文正与其母亲听说朱元璋在义军之中颇有地位之后便去投奔。作为老朱家的血脉,朱元璋将朱文正视同己出,并且也着力于培养他。朱文正随朱元璋打仗之时,虽然勇猛善战,但是一到城池便成了花花公子的样子,朱元璋对其也颇为无奈。
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可以算是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于是便派朱文正去镇守洪都。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与鄱阳湖与赣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把朱文正派到这里也是有私心的,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信,且洪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朱文正的安全按理来说不用担心。初到洪都的朱文正,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是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
朱文正血战洪都,一战成名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洪都就是朱文正的发光之所。陈友谅是朱元璋的大敌之一,且位于长江上游,一直对朱元璋虎视眈眈。
公元1363年。陈友谅终于忍不住对朱元璋出手了,他统帅60万水军,百丈巨舰数百艘。顺江而下,企图一举吞灭朱元璋。而洪都,可谓是朱元璋对陈友谅势力的门户,而此时的朱元璋正在与张士诚作战。自顾不暇,于是朱元璋命令朱文正誓死守卫洪都。
朱文正听到命令后,不敢怠慢,一改往常花花公子的形象,迅速召开了战时动员大会并且发誓:“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说来也巧,陈友谅本来可以绕开洪都的,还是陈友谅这个人特别自负,他历来是要战便要全方面的把敌人打倒,于是洪都城变成了他的第一进攻目标。
随着陈友谅高船巨舰缓缓驶来,洪都保卫战打响了。陈友谅先是派了几万士兵攻城,在他看来,这座城池在短短几天之内便能够被攻下,可他终究是失算了。随着几波进攻的失败,洪都城非但没有被攻破,他的部队反而伤亡不少。
十几天过去了,几十天过去了,这座看似马上就要被攻破的城池一次又一次险而又险的挺过了陈友谅凶猛的攻击,城中守军在朱文正的指导下各司其职,由于洪都城城门众多,攻城将士攻打这几个城门时另外几个城门都没有人攻打。城墙破了,城内守军就赶快修补,一边在打仗一边在修城墙,攻城士兵退军了,城墙也修好了,这样的一幕幕出现在了那时的洪都城。
这时的陈友谅有些慌了,他不知道城内守军到底还有多少人,更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攻下洪都。85天,整整85天,两万人守军在朱文正的领导下抗住了60万大军的进攻,等到了朱元璋的援军,创造了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这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相互形势的转折点,对元末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洪都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从一个花花公子到明朝第一守城大将,朱文正可谓是一鸣则已一鸣惊人,可惜后来逐渐骄傲放纵,且不善于攻伐,故不被朱元璋重用,甚至后来还去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发现后郁郁而终。朱文正也算是不得志吧,但他明朝第一守城大将的名号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