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简介,杨得志个人资料介绍

2020年07月06日19:29:02

中文名:杨得志

外文名:dezhi yang

别 名:杨敬堂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三望冲

出生日期:1911年1月3日

逝世日期:1994年10月25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南京军事学院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了文家市、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

       参加东征战役、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

       率部参加了邯郸、正太和青沧战役

       指挥保北、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

       指挥冀热察和察绥战役

       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

       参加陇东追击战和兰州、宁夏等战役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

       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

       指挥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代表作品:《横戈马上》、《为了和平》

杨得志——开国上将

杨得志(1911.1.3—1994.10.25),湖南株洲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3日,杨得志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洋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杨得志参加湘南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7师,并随部队到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九年(1930年)起,任红4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参加了文家市、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任红15军第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1师1团团长。曾奉命率红1团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受到总部的表彰,并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率团担负前卫和先遣任务。曾指挥红1团强渡天险乌江,全歼嵩明县城国民党守军;继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到陕北后,任红1师副师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后,任红2师师长,率部参加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春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任第344旅副旅长和代理旅长,带领100余人翻越太行山,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在滑县与689团会合后,取得全歼伪军扈金禄部的胜利。随后于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开辟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率部在冀鲁豫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曾连克曹县、定陶,全歼两县城的反动武装,并接连发起讨伐国民党石友三、丁树本等部数万顽军,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组织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以“掏老窝”的战法,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同时组织部队和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战胜天灾人祸,巩固和扩大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得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和第2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正太战役和青沧战役。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11月在朱德、聂荣臻领导下,指挥石家庄战役,开创了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指挥冀热察战役和察绥战役。

平津战役中,率部围困、攻克新保安,全歼守敌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另2个师。

后率部参加太原战役,继又进军西北,参加陇东追击战和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战役。

建国之后

1950年,杨得志兼任陕西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参加修建宝(鸡)天(水)铁路和屯田垦荒。

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

1952年夏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

1954年,回国,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并兼任该系主任。

1955年4月,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

1969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

1979年1月,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1980年起,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杨得志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4年10月25日19时4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