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什么故事?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

2020年07月06日19:25:36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后汉书·孔融传》中《融家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去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是家喻户晓,那长大之后的孔融又成了什么样子呢?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出名是13岁,此时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伤过度,需要人搀扶才能够站起来,乡亲父老成都称赞孔融的孝行。

16岁那年,名士张俭因为得到了中常侍侯览,密令要抓捕他,张俭又跟孔融的兄长孔褒是好友,就一路逃到了孔家,孔褒因为外出不在家,孔融就收留的张俭,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败露以后,孔融和孔褒都被抓了起来,两人都争着担罪。

但孔融年龄尚小,没有定罪,就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却因此闻名,他还得到了司徒杨赐征召,深得重用,杨赐还让他明察暗访贪官污吏,光和七年(184 年),河南尹何进迁升大将军,杨赐让他去庆贺。

没想到孔融仅仅因为门客没有及时通报,就负气而去,作为杨赐之人,代表的是杨赐,此举让杨赐和尹何进两人都脸上无光,本来尹何进打算杀了他,但孔融因为孔褒一事名震天下,杀了他恐怕不妥,就提拔孔融,迁任侍御史,但他心高气傲,不愿就职。

后来孔融就被转为虎贲中郎将,他在朝中又激怒董卓,董卓想杀他,但又怕非议,就让人将他调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山东昌乐西)国为相,在北海还流传着一则野史。

据说孔融初到北海时,看到一个人正在为自己的父亲送葬,孔融看他哭得不够伤心,认为他不孝,就让部下把他给杀了,孔融名声尽失,又被黄巾军张饶击败,就撤离到朱虚县自保。

随着袁绍和曹操势力庞大,孔融的幕僚左承祖就劝他归顺其中一方,结果孔融怒而杀之,他自负于才气秉性,不屑跟任何人结交,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打北海,城外短兵相接,孔融还在城中喝酒作乐。到了晚上才知道被攻陷了,他抛下妻儿一个人乔装逃到了山东。

兵败之将,又临阵脱逃,回归朝廷肯定要担罪,但孔融非但没罪,还升任少府,仗着身后有汉献帝,孔融傲视群臣,常常给曹操写信讽刺他,曹操想禁酒,孔融就建议不要禁酒,久而久之,曹操对他忍无可忍。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曹操终于找到了除掉孔融的理由,孔融一喝酒就口无遮拦,他提出“父母无恩论,认为父母是为了满足情欲才将他们生下的,母亲只是一个装着孩子的瓶子。

当时以孝治国,孔融的这番话无疑是找死,曹操就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株连孔融全家,他死后,甚至都没有人敢为孔融收尸,一来是怕迁怒曹操,二来是孔融得罪了太多人,没人愿意给他收尸。

孔融以“让梨”、“孝行”出名,最后也因为“孝道”而亡,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从来不会提及长大之后的孔融,因为孔融活成了每个人都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