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争储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曹植本来有机会立储,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曹丕。原因是多方面的。小编认为,曹植自己的表现没有碾压曹丕,反而不如曹丕是一方面,而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是另一个方面。
失败就失败了,感觉曹植败的光明正大,他失败后的表现,对曹魏而言是巨大的贡献。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小编在这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其实这是不可否认的。
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王太子,确立了储位。曹植就停止了争储的任何行动,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知道,历史上屡演不绝的争储事件,没有确定太子位之前争,确定了太子位之后往往争的更厉害。试举几例:
一、汉景帝时期,太子刘荣和胶东王刘彻之争。最终刘彻上位,刘荣被废。
二、孙权时期,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南鲁党争”。最终太子被废,鲁王赐死,孙权幼子孙亮上位。
三、隋文帝时期,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之争。最终杨勇被废,杨广上位。
四、唐太宗时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争。最终太子被废,李泰被贬,晋王李治上位。
以上实例说明,确定了太子之位,并不意味着地位稳固,往往是更大争斗的到来。但曹植并没有继续去争,这对曹魏而言很重要。因为曹操根本没有放弃曹植,还在给他机会。如果曹植有异心,这对曹魏而言是大乱的开端。
所以曹植因酒闹出的两次事端,我们应该从另一种角度看。
事端一:曹植一次喝醉了酒,借着酒兴,擅开司马门,驾车行驶在魏王驰道上。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魏王车马的公车令。
事端二:曹操让曹植领兵救援被围困的曹仁,曹植领命后却长醉不醒,曹操大怒,只好改派别将前往,曹植彻底失宠。
很多人看来,曹植关键时候掉链子,难怪曹操不立他为储。其实,曹植这两次事端,应该都是在曹丕被立为太子之后发生的,曹植故意自我抹黑,无非是表示彻底放弃争夺太子之位的态度。态度正了行动就正了,曹丕立为太子之后,曹植就与政治军事绝缘了,其实他有的是机会。
所以,曹魏建立初期,我们看不到象很多王朝一样宗族拉帮结派争权的情况。曹魏宗族也保持着团结,曹丕的权威也不可动摇。
小编认为,曹植是有巨大贡献的。